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着重讨论了Web3信誉体系的定义和发展现状,即在现有的通用 Web2 信誉体系基础上,新一代 Web3 信誉体系应该:
- 具有数据广泛、技术准确、监管明确等特性;
- 涵盖链下链上的海量数据;
- 拥有清晰的用户身份标准;
- 使用区块链技术来最大程度上保护数据隐私;
- 有明确的监管机构和条例。
本文,我们将梳理实现这些特性的难点,并通过目前比较成熟的信誉体系来探究其它潜在的解决方案。
难点一,获取完整链上及链下的信誉数据。
由于区块链上的交互数据是公开可信的,目前涉及信誉分的 Web3 项目方大多是围绕这些链上公开数据展开,并且只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来制定声誉模型。

*图源:Sp

本文探讨了Web3信誉体系面临的三大难点:获取链上链下信誉数据、身份系统不统一和缺乏监管。项目如Spectral Finance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信用评分模型,但无法全面涵盖所有Web3交互数据。ONT ID和BrightID尝试整合链上链下身份,但身份验证和数据隐私仍存在问题。监管机构的缺失阻碍了信誉体系的权威性和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推动Web3信誉体系的发展。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