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sorRT INT8 量化YOLO模型—— trtexec

TensorRT 提供了 trtexec 工具,可以方便地将模型转换为 TensorRT 引擎,并支持 INT8 量化。trtexec 是一个命令行工具,适用于快速测试和部署模型,尤其适合对 ONNX 或 UFF 格式的模型进行量化和优化。

以下是使用 trtexec 进行 INT8 量化的具体步骤:


1. 准备工作

  • 安装 TensorRT

    • 确保已安装 TensorRT,并且 trtexec 工具可用。trtexec 通常位于 TensorRT 安装目录的 bin 文件夹中。
    • trtexec 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中,或者直接使用其完整路径。
  • 准备校准数据集

    • 准备一个小型校准数据集(通常 100-1000 张图片),用于 INT8 量化校准。
    • 校准数据集需要以 TensorRT 支持的格式存储(如 .npy 文件或图像文件)。
  • 导出模型为 ONNX 格式

    • 如果模型是 PyTorch 或 TensorFlow 格式,需要先将其导出为 ONNX 格式。
    • 以 YOLOv5 为例,导出 ONNX 模型的命令如下:
      python export.py --weights yolov5s.pt --include onnx --img 640 --batch 1
      

2. 使用 trtexec 进行 INT8 量化

基本命令

trtexec --onnx=yolov5s.onnx --int8 --calib=<校准数据集路径> --saveEngine=yolov5s_int8.engine

参数说明

  • --onnx:指定输入的 ONNX 模型文件。
  • --int8:启用 INT8 量化模式。
  • --calib:指定校准数据集的路径(可以是 .npy 文件或图像文件夹)。
  • --saveEngine:指定输出的 TensorRT 引擎文件。
  • --workspace:设置 GPU 工作空间大小(默认值为 16 MB,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 --batch:设置批量大小(默认为 1)。
  • --verbose:启用详细日志输出。

示例:使用图像文件夹作为校准数据集

假设校准数据集是一个包含图像的文件夹(如 calib_images/),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量化:

trtexec --onnx=yolov5s.onnx --int8 --calib=calib_images/ --saveEngine=yolov5s_int8.engine

示例:使用 .npy 文件作为校准数据集

如果校准数据集是 .npy 文件(如 calib_data.npy),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trtexec --onnx=yolov5s.onnx --int8 --calib=calib_data.npy --saveEngine=yolov5s_int8.engine

3. 校准数据集的准备

trtexec 支持两种校准数据集格式:

  1. 图像文件夹

    • 将校准图像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中(如 calib_images/)。
    • 图像会被自动加载并预处理为模型输入格式。
  2. .npy 文件

    • 将校准数据保存为 .npy 文件。
    • 文件内容应为 NumPy 数组,形状为 (N, C, H, W),其中:
      • N 是样本数量。
      • C 是通道数。
      • H 是高度。
      • W 是宽度。

4. 验证量化后的模型

量化完成后,可以使用 trtexec 验证量化后的模型性能:

trtexec --loadEngine=yolov5s_int8.engine
  • --loadEngine:加载量化后的 TensorRT 引擎文件。
  • 运行后会输出模型的推理时间、吞吐量等性能指标。

5. 注意事项

  • 校准数据集

    • 校准数据集应尽量覆盖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数据分布。
    • 数据集大小通常为 100-1000 个样本。
  • 精度验证

    • 量化后需验证模型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 可以使用原始模型和量化模型在验证数据集上进行对比测试。
  • 硬件支持

    • 确保 GPU 支持 INT8 计算(如 NVIDIA Turing 或 Ampere 架构)。

6. 总结

trtexec 是 TensorRT 提供的一个强大工具,可以快速完成模型的 INT8 量化和优化。通过简单的命令行操作,您可以将 YOLO 等模型转换为高效的 TensorRT 引擎,并部署到 NVIDIA GPU 上。

### 实现YOLOTensorRT结合的Mask功能 在YOLO系列模型中引入掩码(mask)功能通常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改YOLO网络结构以支持实例分割;二是确保该扩展能够在优化工具TensorRT下高效运行。 对于第一个方面,在YOLO基础上增加mask分支意味着借鉴Mask R-CNN的设计理念[^1]。具体来说,就是在原有用于边界框预测的头部之外再添加一个新的卷积层序列专门负责生成物体掩码。这一过程不仅需要调整原有的损失函数来适应新的输出形式,还需要设计合理的锚点分配策略使得每个候选区域都能获得对应的ground truth mask作为监督信号。 至于第二个挑战——使上述改进后的YOLO版本兼容于TensorRT,则需注意几个要点: - **精度控制**:由于TensorRT擅长FP16甚至INT8量化加速,所以在转换过程中要特别关注mask分支是否会因为低精度计算而导致显著的质量下降。 - **插件开发**:如果某些自定义操作无法被TensorRT直接解析和支持,可能就需要编写相应的CUDA内核并封装成Plugin供部署时调用。比如针对特定形状张量的操作或是非标准激活函数等场景都属于这种情况[^2]。 下面给出一段简化版Python伪代码展示如何基于PyTorch构建含mask头的新YOLO架构,并通过ONNX导出进而导入至TensorRT环境下的基本思路: ```python import torch.nn as nn from torchvision.models.detection import _utils as det_utils class YOLOWithMasks(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backbone, num_classes): super().__init__() self.backbone = backbone # 原始分类和回归支路... # 新增mask分支 self.mask_head = MaskHead() class MaskHead(nn.Sequential): def __init__(self): layers = [] for i in range(4): # 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层数 layers += [ nn.Conv2d(in_channels=256, out_channels=256,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nn.ReLU(inplace=True)] layers.append( nn.ConvTranspose2d(in_channels=256, out_channels=num_classes, kernel_size=2, stride=2)) super().__init__(*layers) def export_to_onnx(model, input_shape=(3, 640, 640), output_file='model.onnx'): dummy_input = torch.randn((1,) + input_shape).cuda() model.eval().cuda() with torch.no_grad(): torch.onnx.export(model, args=dummy_input, f=output_file, opset_version=11, do_constant_folding=True, verbose=False) ``` 完成以上步骤后,就可以按照常规流程使用`trtexec`命令行工具或者其他API接口将`.onnx`文件转化为适用于Jetson NX平台上的TensorRT引擎了[^3]。
评论 1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