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面向切面编程)的织入(Weaving)是将切面(Aspect)应用到目标对象(Target Object)并创建代理对象(Proxy Object)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发生在不同的阶段,Spring 支持以下几种织入方式:
1. 编译时织入(Compile-time Weaving):
- 原理: 在编译 Java 源代码时,直接将切面代码插入到目标类中,生成修改后的字节码。
- 实现: 需要特殊的编译器,例如 AspectJ 编译器(ajc)。
- 优点:
- 性能最好,因为在运行时不需要额外的处理。
- 可以在编译时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优化。
- 缺点:
- 需要特殊的编译器,配置较为复杂。
- 不适用于已经编译好的第三方库。
2. 类加载时织入(Load-time Weaving,LTW):
- 原理: 在 Java 虚拟机(JVM)加载类时,通过类加载器(Class Loader)动态地修改目标类的字节码,将切面代码织入。
- 实现:
- AspectJ LTW: 使用 AspectJ 提供的 LTW 代理。
- Spring 提供的 LTW: 使用 Spring 提供的
LoadTimeWeaver
接口和相关的配置。
- 优点:
- 不需要修改源代码或使用特殊编译器。
- 可以对第三方库进行织入。
- 缺点:
- 需要在 JVM 启动时配置 LTW 代理,配置较为复杂。
- 性能比编译时织入略差。
3. 运行时织入(Runtime Weaving):
- 原理: 在运行时,通过动态代理技术创建目标对象的代理对象,将切面逻辑织入到代理对象中。
- 实现:
- JDK 动态代理: 基于接口的代理,要求目标对象必须实现至少一个接口。
- CGLIB 动态代理: 基于类的代理,通过生成目标类的子类来实现代理,不需要目标对象实现接口。
- Spring AOP 默认使用 JDK 动态代理,如果目标对象没有实现接口,则使用 CGLIB 动态代理。
- 优点:
- 配置简单,使用方便。
- 不需要修改源代码或使用特殊编译器。
- 缺点:
- 性能比编译时织入和类加载时织入略差。
- JDK 动态代理只能对接口进行代理,无法对类进行代理。
Spring AOP 的织入过程(运行时织入):
Spring AOP 默认使用运行时织入,其织入过程如下:
- 解析配置: Spring 容器启动时,会解析 AOP 配置(XML 配置、
@AspectJ
注解等),识别切面(Aspect)、切点(Pointcut)和通知(Advice)。 - 创建目标对象: 当 Spring 容器创建目标对象时,会检查目标对象是否匹配任何切点。
- 创建代理对象: 如果目标对象匹配某个切点,Spring 会为目标对象创建一个代理对象:
- JDK 动态代理: 如果目标对象实现了接口,Spring 使用 JDK 动态代理创建代理对象。代理对象实现了与目标对象相同的接口,并将所有方法调用委托给一个
InvocationHandler
。 - CGLIB 动态代理: 如果目标对象没有实现接口,Spring 使用 CGLIB 动态代理创建代理对象。代理对象是目标对象的子类,它重写了目标对象的方法。
- JDK 动态代理: 如果目标对象实现了接口,Spring 使用 JDK 动态代理创建代理对象。代理对象实现了与目标对象相同的接口,并将所有方法调用委托给一个
- 织入通知: Spring 将通知(Advice)织入到代理对象中。
- JDK 动态代理:
InvocationHandler
负责在调用目标方法前后执行相应的通知。 - CGLIB 动态代理: 在代理对象重写的方法中,调用相应的通知。
- JDK 动态代理:
- 返回代理对象: Spring 容器将代理对象返回给应用程序,而不是目标对象本身。
- 方法调用: 当应用程序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时,代理对象会根据配置的通知类型(前置通知、后置通知、环绕通知等),在调用目标方法前后执行相应的通知逻辑。
总结:
AOP 的织入方式有多种,包括编译时织入、类加载时织入和运行时织入。Spring AOP 默认使用运行时织入,通过 JDK 动态代理或 CGLIB 动态代理创建目标对象的代理对象,并将切面逻辑织入到代理对象中。运行时织入的优点是配置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性能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