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 为什么要使用数据库
1.1 数据库发展历程
- 20世纪50年代后期之前,计算机诞生的初期,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这个时期数据管理的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和没有文件的概念。
- 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在硬件方面出现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同时已有专门用于管理数据的软件,称为文件系统。利用文件存储数据的过程十分繁琐,开发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操作磁盘文件的方法,还得编写搜寻算法把数据从文件中检索出来。
- 从60年代后期开始,数据库中的数据面向整个企业(组织)或整个应用的。数据库采用复杂的结构化的数据模型,具备较高的数据独立性以及数据控制功能。
1.2 使用数据库原因
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企业应用,数据持久化可以把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硬盘(当然也可以存储在磁盘文件、XML数 据文件中。 ),而持久化的实现过程大多通过各种关系数据库来完成。
数据库优点:
- 为所有用户存同时取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数据共享的接口。
- 与文件系统对比,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共享,从而减少重复数据。
- 可以设置权限,实现数据安全性控制,避免数据越权使用。
-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故障修复方法,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二、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2.1 数据库的相关概念
- 数据库(Database,简称 DB):即存储数据的“仓库”,其本质是一个文件系统。它保存了一系列有组织的数据。
-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DBMS):是一种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访问数据库中表内的数据。
-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简称 SQL):专门用来与数据库通信的语言。
2.2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关系
- 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多个数据库,开发人员会针对每一个应用创建一个数据库。
- 保存应用中实体的数据,一般会在数据库创建多个表,以保存程序中实体用户的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和表的关系如图所示:
2.3 常见的数据库
(1) Oracle
此前的 2008年,SUN 以10 亿美金收购 MySQL。
Oracle 拥有了 MySQL 的管理权,至此 Oracle 在数据库领域中成为绝对的领导者。
2013年,Oracle 超越 IBM,成为继 Microsoft 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
优点:
- 可移植性好,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
- 安全性高,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 ISO 标准认证;
- 完全向下兼容,高版本支持低版本,风险低;
- 多层次网络计算,支持多种工业标准 。
缺点:
- 对硬件的要求高,价格比较昂贵;
- 操作比较复杂,管理维护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