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32重叠I/O(Overloapped I/O)机制允许发起一个操作,然后在操作完成之后接受
到信息。对于那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操作来说,重叠I/O机制尤其有用,因为发起
重叠操作的线程在重叠请求发出后就可以自由地做别的事情了。
在Windows NT/2000上,提供真正可扩展的I/O模型就是使用完成端口(Completion
Port)的重叠I/O。
……
可以把完成端口看成系统维护的一个队列,操作系统把重叠I/O操作完成的事件通知
放到该队列里,由于是暴露“操作完成”的事件通知,所以命名为“完成端口”(Completion
Ports)。一个Socket被创建后,可以在任何时刻和一个完成端口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创建多个工作线程来处理完成端口上的通知事件。工作
线程的数量依赖于程序的具体需要。但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应该对应一个CPU创建一个线
程。因为在完成端口理想模型中,每个线程都可以从系统获得一个“原子”性的时间片,轮
番运行并检查完成端口,线程的切换是额外的开销。在实际开发的时候,还要考虑这些线
程是否牵涉到其他堵塞操作的情况。如果某线程进行堵塞操作,系统则将其挂起,让别的
线程获得运行时间。因此,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多创建几个线程来尽量利用时间。
应用完成端口分两步走:
1. 创建完成端口句柄:
HANDLE hIocp;
hIocp=CreateIoCompletionPort(
INVALID_HANDLE_VALUE,
NULL,
(ULONG_PTR)0,
0);
if(hIocp==NULL) {
//如果错误
……
}
注意在第1个参数(FileHandle)传入INVALID_FILE_HANDLE,第2个参数(ExistingCompletionPort)
传入NULL,系统将创建一个新的完成端口句柄,没有任何I/O句柄与其关联。
到信息。对于那种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操作来说,重叠I/O机制尤其有用,因为发起
重叠操作的线程在重叠请求发出后就可以自由地做别的事情了。
在Windows NT/2000上,提供真正可扩展的I/O模型就是使用完成端口(Completion
Port)的重叠I/O。
……
可以把完成端口看成系统维护的一个队列,操作系统把重叠I/O操作完成的事件通知
放到该队列里,由于是暴露“操作完成”的事件通知,所以命名为“完成端口”(Completion
Ports)。一个Socket被创建后,可以在任何时刻和一个完成端口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创建多个工作线程来处理完成端口上的通知事件。工作
线程的数量依赖于程序的具体需要。但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应该对应一个CPU创建一个线
程。因为在完成端口理想模型中,每个线程都可以从系统获得一个“原子”性的时间片,轮
番运行并检查完成端口,线程的切换是额外的开销。在实际开发的时候,还要考虑这些线
程是否牵涉到其他堵塞操作的情况。如果某线程进行堵塞操作,系统则将其挂起,让别的
线程获得运行时间。因此,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可以多创建几个线程来尽量利用时间。
应用完成端口分两步走:
1. 创建完成端口句柄:
HANDLE hIocp;
hIocp=CreateIoCompletionPort(
INVALID_HANDLE_VALUE,
NULL,
(ULONG_PTR)0,
0);
if(hIocp==NULL) {
//如果错误
……
}
注意在第1个参数(FileHandle)传入INVALID_FILE_HANDLE,第2个参数(ExistingCompletionPort)
传入NULL,系统将创建一个新的完成端口句柄,没有任何I/O句柄与其关联。
2. 完成端口创建成功后,在Socket和完成端口之间建立关联。再次调用CreateIoCompletionPort
函数,这一次在第1个参数FileHandle传入创建的Socket句柄,参数ExistingCompletionPort
为已经创建的完成端口句柄。
以下代码创建了一个Socket并把它和完成端口联系起来。
SOCKET s;
s=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s==INVALID_SOCKET) {
if(CreateIoCompletionPort((HANDLE)s,
hIocp,
(ULONG_PTR)0,
0)==NULL)
{
//如果创建失败
……
}
}
到此为止,Socket已经成功和完成端口相关联。在此Socket进行的重叠I/O操作结果均
使用完成端口发出通知。
注意:Create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