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认知偏差
1,机率谬误
(1)过分重视小概率事件
RT
(2)过分忽视高概率事件
RT
(3)合取谬误
示例:
琳达,一个31岁的单身女性,她聪明、直率,对种族歧视和社会问题特别关注。
如果现在让你猜,琳达是一名银行出纳员,还是一个参加*权主义者的银行出纳员?
有些人会觉得“女权主义者的银行出纳员”的概率更高,这就是合取谬误。
因为银行出纳员是包括参加*权主义者的银行出纳员的。
2,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人们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更倾向于寻找、注意和记住那些与已有信念和预期相符的信息,而忽视或贬低与已有信念相矛盾的信息。
示例:“这个美女怎么年纪轻轻的就这么有钱,这钱怕不是通过不正当关系来的吧。”
确认偏误有助于信息茧房的产生。
3,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在面临收益时,更追求确定性,在面临亏损时,更追求侥幸。
示例:阿莱悖论。在80%获得4000和100%获得3000之间做选择,一般人会选择100%获得3000,在80%损失4000和100%损失3000之间做选择,一般人会选择80%损失400。
4,可得性启发
可得性启发:根据某件事物容易回忆的程度来判断其可能性或频率。
示例:“坐飞机不安全,还是坐火车吧。”
实际上,国内飞机出事的概率很低,在考虑出行方式时完全没必要过分重视这个小概率事件。但是,无论国内外的哪一架客机出事(绝大部分是国外的),都会有报道,而且热度都不低,所以会让人陷入可得性启发的认知偏差。
5,代表性启发
代表性启发:根据事物的一般特征或模式来作出判断。
示例:“抛10次硬币,正反正反正反正反正反 出现的概率比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出现的概率要高。”
6,历史重复假设
历史重复假设:过于依赖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忽视变化和随机性。
示例:“股票涨的时候就赶紧加仓,大概率还会继续涨。股票跌的时候就赶紧出手,大概率还会继续跌。”
7,锚定效应(锚点效应)
锚定效应:过于依赖初始信息或数据,导致决策不准确。
示例:“原价399的衣服,双十一期间只要899,家人们来我直播间领券,只要699就能到手了!”
二,认知规律
1,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这是一个和对比、比例有关的心理学效应。
例1:原本1元钱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而原本10000元的电脑涨了100元,你一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
例2:找人办事,先提一个很大的需求,接下来再提就更容易成功。
有些人会觉得例1是一种认知偏差,其实不是,其实这个是有客观道理的,因为报纸的价值很难突然翻11倍,但是电脑的价格突然波动1%却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生成电脑的原材料不少,随便哪个材料成本变化一点都可能造成整体成本变化1%。
134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