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金融集中行业
欧盟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即使是在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成熟的欧盟国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空间也十分巨大,同时报告指出最能衍生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行业分别是:零售、制造、快消品、汽车等行业。
根据调查,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家电、快销品、电力设备、汽车、化工、煤炭、钢铁、医药、有色金属等行业。
二、供应链金融操作模式
为缓解经营中各阶段出现的资金缺口问题,供应链网络上参与企业通常采取更加有效的支付手段,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不同,所形成的支付效果不一,具体来看主要有三种操作模式:
- 延长支付:一般发生在下游客户较强势、供应商较弱势的交易情况下,例如大部分生产制造型客户通常要求30天到45天的账期,有利于下游客户资金运转,但对上游供应商形成较大资金压力,同时加大供应商融资成本。
- 提前支付获得折扣:下游客户若能提前支付货款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游的资金问题,便可获得较为优惠的交易价格。由于在国际贸易中要求报关价格需与实际交易价格一致,涉及较为复杂的手续,因此该种模式多适用于国内供应链贸易业务。
- 合作性仓储管理:在买卖双方共同确定的框架下,供应商承担在下游企业仓库中货物的库存管理,当货物被下游客户使用时才进行货权转移。一方面减少下游客户资金占用,保障及时供货,一方面有利于供应商合理规划生产,避免库存积压或空滞,同时掌握客户信息。但对于供应商而言,资金运转效率较低。
三、供应链金融特征
供应链金融通过运用丰富的金融产品以实现交易过程中的融资目的,不同于传统贸易融资方式,其更是一种科学、个性化以及针对性强的金融服务过程,对供应链运作环节中流动性差的资产及资产所产生的且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借助中介企业的渠道优势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并提升供应链的协调性和降低其运作成本,主要有以下特点:
- 不单纯依赖客户企业的基本面资信状况来判断是否提供金融服务,而是依据供应链整体运作情况,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出发点。
- 闭合式的资金运作,即注入的融通资金运用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按照具体业务逐笔审核放款,资金链、物流运作需按照合同预定的模式流转。
- 供应链金融可获得渠道及供应链系统内多个主体信息,可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尤其对于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资金流得到优化的同时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
- 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针对目标,在众多资金沉淀环节来提高资金效率,但前提为该部分资产具有良好的自偿性。
四、供应链金融内生风险
供应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结合具体业务模式,在采购、库存以及销售阶段提供不同的融资模式,将资金风险转移到自身,并获取毛利率高的资金收益,我们具体从经营以及财务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1)经营风险
①供应链关联度风险。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整合度较高,资金流转在供应链业务中形成闭环,供应链企业可通过对各环节的跟踪管理来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同时要求供应链采购、生产、销售、仓储及配送等各环节在涉及的贸易业务领域上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可对同一领域业务形成紧密、配合顺畅的合作关系,而一旦供应链企业关联度低,融资环节出现缺口造成风险不可控,或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参与企业经营造成损失。
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用风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偿债意愿以及偿债能力,良好的资信状况为供应链金融业务正常运转的前提,中小企业通常资信状况相对于大型企业较差,加之我国征信体系尚不健全导致违约成本不高,易出现债务偿还延缓或回收困难,供应链金融风险加大。
③供应链贸易背景风险。在虚假的供应链贸易融资背景中,通过提供虚假的业务单据和货物凭证来取得融资借款,而资金则被转移至其他投机或投资业务,导致供应链企业所提供的金融业务产生巨大资金损失。
④供应链管理及运营风险。从供应链管理角度,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效整合管理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供应链企业通过其专业的管理能力促使各环节主体的紧密配合以及协调统一,同时也对供应链企业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供应链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管理机制问题或将引起供应链风险失控,将对供应链经营造成一定冲击;从供应链上企业运营角度,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企业自身运营状况决定了供应链业务的正常运作,一旦某个企业经营恶化,造成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不连贯性,触发资金流的断裂,供应链金融业务链随之崩塌。
2)财务风险
①资产流动性风险。供应链企业通过赊销和垫付的模式为链条上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导致企业出现较大规模的预付款项和应收账款,资金的提前支出与延迟回收降低企业资金效率并易造成企业阶段性的经营资金压力,当大规模的预付和应收类款项出现问题或将出现流动性问题时,不利于企业业务拓展。
②债务融资风险。供应链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自身对外部资金需求较大,通过债务融资的滚动维持金融业务的发展。具体过程中,企业依托自身良好的资信情况以及整体供应链为潜在的担保基础,向银行等机构获取借款,再通供应链贸易业务或金融业务将资金放贷至其他中小企业来获得资金套利,因此,供应链企业债务负担较重,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杠杆水平持续增高,或对后续的再融资业务形成限制,高杠杆、重债务的经营模式将加剧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暴露。
③现金流风险。大量的垫资和赊销业务导致企业资金出现较大幅度的流出,且回收期限延缓,不利于流动性的积累。经营性现金流对企业债务覆盖能力较差,企业经营及债务偿还资金依赖于外部融资,造成较大的筹资压力,一旦出现外部融资渠道受阻,供应链企业将面临资金断裂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