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排版术的起源与网络:先锋派的创新之旅
新排版术的起源
新排版术源于20世纪10 - 20年代少数先锋派诗人和艺术家的实验。虽然该术语常与扬·奇肖尔德的《新排版术》相关,但它是由拉兹洛·莫霍利 - 纳吉在1923年魏玛首届包豪斯展览目录的短文中创造的。为理解新排版术,需追溯其在先锋派诗歌和绘画中的起源。
- 未来主义的影响 :
- 1909年,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在《费加罗报》头版发表《未来主义宣言》,倡导速度、活力和战争,旨在打破传统束缚。他发展了一种诗歌方案,彻底打破语言和排版常规,解放语言表达潜力。例如,破坏语法,动词只用不定式,废除形容词、副词、标点和文学中的“我”,名词连续重复,图像或类比无序分布。
- 1913年,在《破坏语法 - 无线想象 - 自由词语》宣言中,马里内蒂承诺进行排版革命,主张在同一页面使用多种颜色墨水和字体,以增强文字表达力。他的长诗《赞 - 通 - 通》实践了这些想法,封面通过不同字体、大小和角度的文字传达战争的混乱,标题也有象征意义。
- “自由词语”的国际传播 :
- 阿波利奈尔的诗歌 :在巴黎,纪尧姆·阿波利奈尔的早期视觉诗歌《海洋信》受未来主义影响。诗名与跨洋电报信息有关,“TSF”缩写呼应马里内蒂的无线想象。文本按逻辑而非传统顺序排列,部分词语用粗体突出,还有圆形图案和波浪线代表埃菲尔铁塔和水,文本由信件片段、拟声词等构成。
- 达达主义的排版 :在苏黎世,达达主义者的排版作品体现“自由词语”理念。特里斯坦·查拉在《达达宣言1918》中要求“每页都要爆炸”,其杂志《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