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类型与动态类型

转载自:http://www.oschina.net/question/54100_20313

为了支持c++的多态性,才用了动态绑定和静态绑定。理解他们的区别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多态性,以及在编程的过程中避免犯错误,需要理解四个名词: 
1、对象的静态类型:对象在声明时采用的类型。是在编译期确定的。 
2、对象的动态类型:目前所指对象的类型。是在运行期决定的

对象的动态类型可以更改,但是静态类型无法更改。关于对象的静态类型和动态类型,看一个示例:

class B
{
};

class C : public B
{
};

class D : public B
{
};

// pD的静态类型是它声明的类型D*,动态类型也是D*
D* pD = new D();  

// pB的静态类型是它声明的类型B*,动态类型是pB所指向的对象pD的类型D*                          
B* pB = pD;   

 C* pC = new C();
 //pB的动态类型是可以更改的,现在它的动态类型是C* 
 pB = pC;  

3、静态绑定:绑定的是对象的静态类型,某特性(比如函数)依赖于对象的静态类型,发生在编译期。

4、动态绑定:绑定的是对象的动态类型,某特性(比如函数)依赖于对象的动态类型,发生在运行期。

class B
{
    void DoSomething();
    virtual void vfun();
}

class C : public B
{
    void DoSomething()
    virtual void vfun();
}

class D : public B
{
    void DoSomething();
    virtual void vfun();
}

D* pD = new D();
B* pB = pD;

让我们看一下, pD->DoSomething() 和 pB->DoSomething() 调用的是同 一个函数吗? 
不是的,虽然 pD 和 pB 都指向同一个对象。因为函数 DoSomething 是一个no-virtual 函数,它是静态绑定的,也就是编译器会在编译期根据对象的静态类型来选择函数。pD 的静态类型是 D*,那么编译器在处理 pD->DoSomething() 的时候会将它指向 D::DoSomething()。同理,pB 的静态类型是 B*,那 pB->DoSomething() 调用的就是 B::DoSomething()。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pD->vfun() 和 pB->vfun() 调用的是同一个函数吗? 
是的。因为vfun是一个虚函数,它动态绑定的,也就是说它绑定的是对象的动态类型,pB和pD虽然静态类型不同,但是他们同时指向一个对象,他们的动态类型是相同的,都是D*,所以,他们的调用的是同一个函数:D::vfun()。

上面都是针对对象指针的情况,对于引用(reference)的情况同样适用。

指针和引用的动态类型和静态类型可能会不一致,但是对象的动态类型和静态类型是一致的。 
D D; 
D.DoSomething()和D.vfun()永远调用的都是D::DoSomething()和D::vfun()。

至于哪些是动态绑定,哪些是静态绑定,有篇文章总结的非常好: 
我总结了一句话:只有虚函数才使用的是动态绑定,其他的全部是静态绑定。目前我还没有发现不适用这句话的,如果有错误,希望你可以指出来。(ps:原作者说的)

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当缺省参数和虚函数一起出现的时候情况有点复杂,极易出错。我们知道,虚函数是动态绑定的,但是为了执行效率,缺省参数是静态绑定的

class B
{
 virtual void vfun(int i = 10);
}
class D : public B
{
 virtual void vfun(int i = 20);
}
D* pD = new D();
B* pB = pD;
pD->vfun();
pB->vfun();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 pD->vfun() 和 pB->vfun() 调用都是函数 D::vfun(),但是他们的缺省参数是多少? 
分析一下,缺省参数是静态绑定的,pD->vfun()时,pD 的静态类型是 D*,所以它的缺省参数应该是 20;同理,pB->vfun() 的缺省参数应该是 10。编写代码验证了一下,正确。 
对于这个特性,估计没有人会喜欢。所以,永远记住: 
绝不重新定义继承而来的缺省参数 (Never redefine function’s inherited default parameters value.)”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静态类型动态类型不同的情况的问题。首先,我得回想一下静态类型动态类型的基本概念。静态类型是在编译时确定的类型,而动态类型是在运行时实际指向的类型。那什么时候它们会不同呢? 可能是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比如继承多态的情况下。比如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的时候。这时候静态类型是父类,动态类型是子类。那这就是一个例子。比如Java中的Object obj = new String("hello");,这里obj的静态类型是Object,动态类型是String。 第二个例子可能是在类型转换的时候。比如显式地将一个类型转换为另一个类型,但实际运行时类型不同。例如在C++中,Base* b = new Derived();,然后Derived* d = static_cast<Derived*>(b);,这时候b的静态类型是Base*,但动态类型是Derived*。不过可能用户更想要的是像动态类型转换的情况,比如dynamic_cast,不过这时候如果转换失败可能会返回空。或者像在Python中,变量本身是动态类型的,但如果有类型注解的话,静态类型可能实际不同。比如声明变量x: int,但实际赋值x = "str",这时候静态类型是int,动态是str。不过Python的类型注解只是提示,不影响运行,可能不算严格的情况。 第三个例子可能是接口或抽象类的情况。比如在Go语言中,接口变量可以持有任意实现该接口的具体类型。比如var w io.Writer = os.Stdout,静态类型是io.Writer,动态类型是*os.File。这种情况下静态动态类型不同。 那需要确认这三个例子是否正确。第一个例子是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实例,静态类型是父类,动态是子类。第二个可能是在类型转换或类型注解实际不符的情况。第三个是接口类型实际类型。或者是否还有其他情况,比如泛型中的类型擦除,比如Java的List声明为List,但实际是ArrayList,这时候静态类型是List,动态是ArrayList?不过类型擦除的话,可能运行时类型信息被擦除了,所以可能动态类型还是List?或者可能不是这样? 或者可能是在JavaScript中使用TypeScript的类型断言,比如声明变量为某种类型,但实际赋值其他类型。比如let x: number = "5" as unknown as number;,这时候静态类型是number,但实际是string。不过这可能属于类型断言的误用,或者需要看具体语言的类型系统如何。 再比如在C++中,基类指针指向派生类对象,这时候静态类型是基类指针,动态类型是派生类指针。这应该是一个典型例子。 总结下来,三个可能的例子是: 1. 多态中的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实例。 2. 类型断言或转换导致静态类型实际类型不符。 3. 接口或抽象类变量持有具体实现类型的实例。 然后需要验证这些例子是否准确,并且是否属于不同的情况。确保每个例子都明确显示静态类型动态类型的不同。可能还需要用具体的代码示例来说明。</think>在编程语言中,当静态类型系统无法完全约束运行时行为时,静态类型(编译时确定的类型)可能动态类型(运行时实际类型)不同。以下是三个典型示例: --- ### 1. 多态中的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场景**:面向对象编程中通过继承实现多态 **代码示例**(Java): ```java Animal animal = new Dog(); // Animal是父类,Dog是子类 ``` - **静态类型**:`Animal`(编译时类型) - **动态类型**:`Dog`(运行时实际类型) **说明**:通过父类引用调用被重写的方法时,实际执行的是子类的方法。 --- ### 2. 强制类型转换导致类型不一致 **场景**:显式类型转换可能绕过编译时检查 **代码示例**(Python + 类型注解): ```python def process(x: int) -> None: print(x + 1) value: int = "123" # 静态类型声明为int,实际赋值为字符串 process(value) # 运行时抛出类型错误 ``` - **静态类型**:`int`(通过类型注解声明) - **动态类型**:`str`(运行时实际类型) **说明**:Python的类型注解仅是提示,运行时不强制检查,可能导致类型不匹配。 --- ### 3. 接口/协议持有不同实现类对象 **场景**:通过接口隐藏具体实现类型 **代码示例**(Go): ```go var writer io.Writer // 声明接口类型变量 writer = os.Stdout // 实际赋值为*os.File类型 ``` - **静态类型**:`io.Writer`(接口类型) - **动态类型**:`*os.File`(实现该接口的具体类型) **说明**:接口变量在编译时表现为抽象类型,运行时绑定到具体类型。 --- ### 总结 静态类型动态类型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 1. **多态性**(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2. **类型系统的灵活性**(如强制类型转换、动态类型语言) 3. **抽象实现的分离**(通过接口/协议隐藏具体类型) 这种分离增强了代码的扩展性,但也需注意避免因类型不匹配导致的运行时错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