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表中二级指针的使用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gentleh/p/3960608.

Coolshell图文并茂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在删除链表的时候,常常需要记录该结点在链表中是否有前趋prev。如果有,那么需要把prev->next指向该结点的next域,然后再删除该结点,这样才能保证链表不会因为删除结点而“断开”。像这样:

void remove(list_node **ref_head, list_node *del)
{
    if ((*ref_head) == NULL || del == NULL) 
        return;
    list_node *cur = *ref_head, *prev = NULL;
    while (cur) {
        if (cur == del) {
            if (prev) {
                prev->next = cur->next;
            } else {
                *ref_head = cur->next;
            }
            delete cur;
            cur = NULL;
            break;
        }
        prev = cur;
        cur = cur->next;
    }
}

那么,在遍历链表的时候,这种方法需要对prev is null or not进行判断,这在Linus Torvalds看来,是不聪明的做法,是不理解指针的表现。稍微想一下就知道,其实这样做的根本原因也很明了,第一,需要知道被删除的结点是否是链表的头结点,第二,需要保证链表在删除后不会“断开”。

  Linus的做法是用一个二级指针,去引用prev的next域。假设链表的结构名为list_node,那么这时要记录的不是list_node *prev,而是list_node **ref_prev。首先,实现代码是这样的:

void remove(list_node **ref_head, list_node *del) 
{
    if ((*ref_head) == NULL || del == NULL)
        return;
    list_node *cur = *ref_head, **ref_prev = ref_head;
    while (cur) {
        if (cur == del) { 
            *ref_prev = cur->next;
            delete cur;
            cur = NULL;
            break;
        }
        ref_prev = &(cur->next);
        cur = cur->next;
    }
}

由代码可以看出,在执行cur = cur->next之前,首先用一个二级指针去引用当前cur的next域,其实也就是引用了方法一中的prev->next,这个原理和函数中的“传值”是一致的,就像swap函数一样,如果函数原型如void swap(int a, int b),即pass-by-value,这时函数执行时的变量a,b只是传入参数的一个副本,函数执行完毕对传入的变量值没有影响,要让值改变,函数应该是传入地址void swap(int &a, int &b);**ref_prev的道理也是如此,它不是记录prev,而是引用了prev的next域,在必要的时候改变prev->next的指向,这保证了链表不“断开”。其次,ref_prev的初始指向为链表的头结点,如果删除的结点是头结点,*ref_prev = cur->next也只是简单地把头结点改为原先头结点的next结点,不需要再判断prev是否为NULL了。

今天看到了一道题目,大体意思是链表是排好序的,要你插入一个结点后,仍保持排序。稍微想想,似乎也是需要记录prev,如果插入的结点在链表内(非头结点也非尾结点),则要有这样的操作:prev->next = new_node; new_node->next = cur; (这里假定prev->value <= new_node->value <= cur->value, 即链表是升序排序的)很明显,这里的操作也可以用二级指针。

void insert_to_sorted_list(list_node **ref_head, int value, bool (*func)(int, int)) 
{
    if ((*ref_head) == NULL)
        return;
    list_node **ref_next = ref_head;
    list_node *cur = *ref_head;
    list_node *new_node = new list_node;
    new_node->value = value;
    new_node->next = NULL;
    while (cur) {
        if (func(value, cur->value)) {
            new_node->next = cur;
            *ref_next = new_node;
            return;
        }
        ref_next = &(cur->next);
        cur = cur->next;
    }
    *ref_next = new_node;
}





<think>嗯,用户想知道链表什么时候需要使用二级指针。这个问题看起来和C或C++中的指针操作有关。首先,我得回忆一下链表的基本结构,链表节点通常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操作链表时,经常需要修改头指针,比如插入或删除节点的时候。 那什么时候会用到二级指针呢?二级指针是指向指针的指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修改头指针本身,比如在链表头部插入节点,这时候如果头指针是一个普通指针,函数参数传递的是它的值,无法直接修改原指针的值。这时候就需要传递头指针的地址,也就是二级指针,这样才能在函数内部修改头指针指向的位置。 举个例子,比如在C语言中,如果有一个函数要添加节点到链表头部,如果头指针是Node* head,那么函数参数应该是Node** head_ref,这样在函数内部通过*head_ref来修改head的值。否则,如果只是传递Node* head,函数内部修改的只是副本,原来的head指针不会改变。 另外,删除链表节点的时候,如果删除的是头节点,同样需要修改头指针,这时候也需要二级指针。或者当链表为空时,添加第一个节点也需要改变头指针,这时候也需要通过二级指针来操作。 不过,有时候也可以用返回头指针的方式,比如函数返回新的头指针,然后让调用者自己更新。这时候可能不需要二级指针。所以二级指针主要是在需要直接修改头指针本身的时候使用,而不仅仅是修改链表的内容。 可能用户在学习链表操作时遇到了问题,比如函数内修改头指针无效,这时候需要理解指针传递的原理。需要确保他们明白为什么有时候必须用二级指针,而有时候不需要。可能用户对指针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解释指针和二级指针的区别,以及何时传递指针的地址。 总结一下,使用二级指针的情况包括:修改链表头指针的时候,如在头部插入或删除节点,初始化空链表时添加第一个节点,或者需要让函数永久改变头指针的指向的情况。这些都是需要直接修改原指针的值,而不是修改指针指向的内容。</think>在链表操作中,使用二级指针的核心场景是:**当需要直接修改链表头指针本身时**。以下是具体场景和原理的逐步分析: --- ### 一、为什么需要二级指针链表头指针 `head` 本身是一个指针变量,存储链表首节点的地址。若要通过函数修改 `head` 的值(例如插入/删除首节点),需传递 `head` 的地址,即: - **一级指针** `Node* head`:存储节点的地址 - **二级指针** `Node** head_ref`:存储 `head` 的地址 若直接传递一级指针,函数内修改的是其副本,原指针不变。 --- ### 二、必须用二级指针的典型场景 #### 1. 在链表头部插入节点 ```c void insert_at_head(Node** head_ref, int data) { Node* new_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 new_node->data = data; new_node->next = *head_ref; // 新节点指向原头节点 *head_ref = new_node; // 修改头指针指向新节点 } ``` 调用方式: ```c Node* head = NULL; insert_at_head(&head, 10); // 传递 head 的地址 ``` #### 2. 删除链表头节点 ```c void delete_head(Node** head_ref) { if (*head_ref == NULL) return; Node* temp = *head_ref; *head_ref = (*head_ref)->next; // 修改头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free(temp); } ``` #### 3. 初始化空链表时添加第一个节点 若链表初始为空(`head = NULL`),通过函数添加第一个节点时,必须修改 `head` 的指向。 --- ### 三、不需要二级指针的场景 #### 当仅修改链表内容(不改变头指针本身时): ```c void append(Node* head, int data) { Node* new_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 new_node->data = data; new_node->next = NULL; // 遍历到链表末尾 Node* current = head; while (current->next != NULL) { current = current->next; } current->next = new_node; } ``` 此处仅修改链表尾部,无需改变 `head`,故直接传递一级指针即可。 --- ### 四、替代方案:返回新头指针 若不使用二级指针,可通过函数返回值更新头指针: ```c Node* insert_at_head(Node* head, int data) { Node* new_node = (Node*)malloc(sizeof(Node)); new_node->data = data; new_node->next = head; return new_node; // 返回新的头指针 } // 调用方式 head = insert_at_head(head, 10); ``` 此方法依赖调用者主动更新 `head`,但逻辑更直观。 --- ### 总结表格 | 场景 | 是否需要二级指针 | 原因 | |-----------------------|------------------|--------------------------| | 修改头指针(插入/删除) | 需要 | 需直接修改 `head` 的地址 | | 仅修改链表中间/尾部 | 不需要 | 不涉及 `head` 的修改 | | 通过返回值更新头指针 | 不需要 | 隐式更新 `head` | 理解二级指针的关键:**当函数需要永久改变头指针的指向时,必须传递头指针的地址(即二级指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