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或非门电路的实现原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与或非门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对于非门电路,当输入为0时,输出接近5V;而当输入为高电平时,输出则接近0V。对于或门电路,只有在所有输入均为低电平时,输出才为低电平;若任一输入为高电平,输出即为高电平。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与或非门电路的实现原理
非门:A输入0时三极管截止,L处的电压近似5V。
或门:A处输入高电平,B处输入高电平,则D1与D2均未导通,则L处近似为5V。
          A或者B为低电平,则导致A或者B一定有一段导通,则L处的电压经过电阻降压后,L处的电压较低。则为低电平。
非门:A或者B为高电平则A或者B均会导通,L处的电压近似于高电平。
为了帮助您理解如何用三极管构建基本的或非门(Oscillator),这里是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 在一个简单的集电极-发射极接法的双极型晶体管(如NPN型)或场效应晶体管(如NMOS或PMOS)的或非门电路中,通常会使用三个元件:两个作为输入端的三极管(T1和T2)和一个作为输出的三极管(T3)。以下是基本步骤: 1. **输入端**: - 连接电源Vcc到T1的基极(B1)和T2的基极(B2)。 - 将Vcc通过电阻R1接到T1的发射极(E1)和地(0V)之间,形成反相输入A。 - 将另一个输入信号通过电阻R2接到T2的发射极(E2)。 2. **中间级(或门部分)**: - T1的集电极(C1)连接到T2的基极(B2)。 - 如果输入A为低电平,T1导通,将T2的发射极拉低,使其截止,相当于“或”操作,因为只有当A为高时T1才会打开。 3. **输出端**: - 当T2处于截止状态时,Vcc通过T2的发射极-E2径到达T3的基极(B3);如果输入B也为低电平,则T3同样截止。 - 如果输入B为高电平,T2导通,使得T3也导通,此时输出C3为高电平,表示输出为“1”。 4. **输出反馈**: - 输出C3通过电阻R3连接回T1的集电极(提供负反馈),防止振荡发生。 请注意,这是一个基础电路,并不具备自动稳态的能力,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加入额外的稳定电路如耦合电容等。此外,在数字逻辑设计中,一般会使用集成电路(IC)来实现更可靠、高效和精确的或非门功能。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