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传》的阅读读后感作文3100字

《基因传》是悉达多·穆克吉的作品,描绘了基因从遗传因子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过程。书中介绍了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优生学的争议以及DNA结构的揭示,展现了科学与社会的交织影响。通过基因的历史,揭示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理解的演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基因传》的阅读读后感作文3100字:
本书的作者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Mukherjee)为印度裔美国医生、肿瘤专家、知名科普作家,曾经于2010年出版了《众病之王——癌症传》并获得了次年的普利策奖。
悉达多·穆克吉(SiddharthaMukherjee)
《基因传》从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和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开始,以传记体的形式讲述了“基因”——这个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从其前身”遗传因子“概念的发现,到如今”后基因组时代“的发展历程。
在整个20世纪中,”原子“”字节“以及“基因”这三项极具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得到迅猛发展,并且成功引领人类进入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遗传物质重见天日(1865-1935)
《基因传》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基因”概念的发现过程。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在当时神学主导的社会下,尽管达尔文在书中已经尽量回避了”人类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思想,但进化论的提出,仍然在神创论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极具颠覆性。同期,来自奥地利的一位神父,格雷戈尔·孟德尔,在自家修道院的空地上开始了自己的豌豆实验并最终发现了“独立的遗传单位”。

《基因传》的阅读读后感作文3100字

孟德尔的发现起初并没有引起巨大的反响。直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的实验共同指向了一个结果——孟德尔在40年前发现的遗传定律。这时,孟德尔定律才被人们“重新发现”。同时,植物学家威廉·约翰森提出了“基因”一词。
1914年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