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持之以恒,坚持走下去的意念。
1. 系统时基:无论是否加载 RTOS , 都必须搞清楚 时钟源、分频倍频系数、SysTick timer的1ms中断;STM32的HAL库也进化出了内置时基,RTOS自带系统时基与延迟函数APIs。
2. 外设模块的时钟使能后,就不要关闭了。也不要重复开启,比如DMA,可能导致传输错乱;
3. stm32f407的中断 TXE、RXNE ,以字节为单位中断,但是 TC 可以传输流中断,因为TC关联的是TDR和TSR双寄存器为空,也可以是单字节为单位中断。
4. DMA的普通模式传输(非环形传输),特别需要注意,数据不要被覆盖,关注点在于:在合适的时刻启动数据的传输。
5. FreeRTOS的 队列 send/receive/peek 也只能一次处理一个字节的能力。这与 DMA 的功能天然相悖。所以找个Buffer累积好数据后,再交给DMA批量传输.
6. 实验原则:迭代原则:单次引入一个变量因素。遇到困境,合理推测通过实验去验证,如此反复推进。当然掌握 keil 、Jlink 的实时仿真技巧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推测的依据是官方参考手册给的知识点。
7. C语言的使用:注意可重入函数的使用价值,有些操作可以放在API接口里,有些操作可以放在RTOS的任务内,合理权衡。不清楚的C细节,可以直接去写代码验证,比如用codeblock IDE,直接验证(数组长度、字符串长度,如何正确过度两者的细节)。
8. 可以使用 USB 转 TTL,直接连接 MCU USARTx 引脚,输出调试信息。
9. RTOS操作系统内,对全局变量的使用应当十分谨慎。RTOS中的全局变量,能不用就尽量不用,否则可能致使资源访问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导致业务逻辑错乱。万一迫不得已必须使用,就应该十分谨慎地操作,保证严格数据访问完整性不被破坏。比如可以使受访问资源和访问对象一对一地单独成对。所以,尽量用内核提供的功能。
10.
/*
** 线程之间的全局变量,是完全不必要的,有任务间通信机制。
** 我觉得若全局变量被需要也是在单线程内部被需要,不允许在任务间使用,保证数据严格一致性。
** 这里引入的事件组,便是任务间通信的另一种重要的通信手段。
*/
11. 不要在没创建内核对象之前去使用该内核对象相关的其他APIs,否则死机,卡死在断言处!RTOS系统内核需要先完全接管系统,期间不能被硬件ISR打断,尤其是TIMx,再初始化硬件。
12. USB转TTL进行串口通信时,必须至少保证连接三条线:发送线、接收线和GND。我就是少了一根共地线GND,在Jlink拔出以后,PC端无法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了。GND线不能少!!
---------------------------血泪经验---------------------------
13. 可能13真的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哈哈。困扰我快一个月的事情终于找到了。
平台环境:lwip-v2.1.0 + stm32f407vet + freertos-v10.3.0 + CubeMX-v6.12.0
问题现象:lwip的lwipopts.h参数使用CubeMX默认设置,运行 tcpecho server. 底层ETH/PHY硬件已初始化良好,无异常发现。在不插入rj45网口水晶头的前提下开机可以正常运行;但是在插入rj45水晶头的前提下开启stm32f407开发板,会进入硬中断!
发现问题的经过:机缘巧合,使用printf函数在lwip协议栈初始化过程中做标记,发现是死在了lwip协议栈的初始化过程中。机缘巧合,使用systemview查看defaulTask任务的栈空间已耗尽为0,此任务不运行了,且其他任务可以正常运行。转念一想,defaultTask正是初始化lwip协议栈的任务,会不会因为此任务的栈空间耗尽导致未能正常初始化lwip协议栈,且进入了stm32的硬中断。
验证方法:唯一变量法则,使用原封不动的问题线程代码,只调整增加了defaultTask的堆栈空间,由原来的128增加到256. 随后进行验证,结果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总结:我也是掉坑!我服!初始化过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使用RTOS的场景中。所以,要保证每个任务的参数配置合理,比如栈空间大小。
---------------------------血泪经验---------------------------
14. 代码模块的引入,必须先对模块自检,进入系统后再次检测,OK后,并入主线。否则!隐藏BUG可能会直接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