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产品拿到需求以后,先画原型还是先写PRD文档啊?我看产品最终就是写一份文档,我边写边想直接弄一份文档不就行了?
为什么这么做----目的
先画原型文档就出来了,先有文档原型胸有成竹是这样吗?
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自己以前刚刚转行,当初的自己帅气逼人,感觉意气风发脑子的想法多的无处释放,终于得到老板跟我亲切交流的机会:我们需要提高一下用户留存,研究一下有什么新玩法,搞个文档你们一块探讨一下。
老板亲自吩咐这是何等的荣耀自然不敢怠慢,憋了三天终于输出一份另我满意的文档,想法之新颖,功能之全面,我自己都差点给自己跪下磕头了,交给老板老板看了眉头一皱:你想法不少啊,A需求不是已经在做了吗?B需求跟现有的XX功能有什么不同,C功能是用户真实需求吗?别搞成电视机效应,以为有用结果没人用。扒拉扒拉一堆,当初让你提高留存率,你这文档里哪有提高留存的方案。
我脑袋一翁:什么留存?这老头真有意思我文档写的这么好你跟我提留存。
老板苦口婆心的说:小杨啊,你文档内容挺多,可读性也不错,但是你想想你写文档的目的是什么?我给你的要求是什么?你找出什么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是什么?你写的都不是我想要的。
从那以后我记住一个词:目的。
2、什么是产品原型?什么是产品需求文档?
言归正传,什么是产品原型什么又是产品需求文档?他们又是做什么的?
两者都是产品经理工作中的产出物,其作用完全不同。
我个人认为产品原型是在产品经理明确目的以后,通过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解决方案,将方案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功能,而原型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是产品功能可视化的表现形式。
而PRD文档则是对产品从确定目的到最终完成原型的过程的整理和总结,以及对产品原型的详细描述,目的是让开发、设计、测试以及顶头上司了解你的设计方案,是产品的说明书,大家都按文档写的来,谁也别扯皮。
文档是产品经理的技能之一,因为文档就是产品经理对外交流的手段和产品经理的嘴并称:产品两大利器。文档写的差嘴来补,嘴笨文档补总之你的方案能不能落地就靠这两大武器了。因此产品需求文档是产品经理的最终产物,是产品开发的最终标准。
3、产品经理的日常
跑偏了,我想说的是产品经理的技能不只是写文档那么简单,产品需求文档决不是凭空产生的。写不重要的文档东西都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总是跟人吵架,实际上是对产品经理工作的误区。
事实上产品经理工作的每一步都有具体产出。
(1)需求获取
有了目标,拿到任务以后就可以展开工作了,不管是哪种方式获取需求,竞品分析也好,用户调研也好,最终目的是想发掘是用户痛点找到问题,因此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整理出你找到的问题,也就是需求池。一份完成的需求池需要有需求来源,你的竞品分析报告用户调研报告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2)需求分析
从需求池中挖掘用户真正的痛点,用户想要一匹跑的快的马?他真的想要一匹马?不,他只是想要跑的快的交通工具。因此此时你应该从需求池中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剔除伪需求,最终的分析结果就是一份需求列表,并标明优先级。
(3)产品结构设计
你已经有了众多需求,也做出了优先级的排序,此时要对软件功能结构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是主要功能放在第一层级还是次要功能放在第二层级。做完这些工作产品结构图就出来了。
(4)产品功能设计
有了产品结构图,产品的框架搭起来了。对产品具体功能的逻辑设计也要开始了,完成具体功能设计你的最终成果应该是一份产品功能流程图,让开发小伙伴知道你设计的功能操作流程和逻辑判断是怎么样的。
(5)原型设计
坚持到这一步,前期的需求获取把老板打发了,需求分析把用户解决了,产品设计把把开发打发了,要知道UI设计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那帮小娘子也不好惹,所以你得搞一份产品界面的原型给她,让她们搞清楚你的界面是怎么打算怎么排版,画的越难看但是内容越完整越好,让那帮小娘子生气又挑不出什么毛病。最终一份原型图就出来了。
(6)交互设计
原型画完了,光能用干不行还得想好用易用用的舒服的问题,因此有些灵活的东西,比如人机交互,光靠图形说不清楚,因此在原型上要做出交互的结果和交互逻辑。
(7)产品需求文档
干完了所有的工作,自己忙个臭死,你以为你是功臣?别的小伙伴可不这么认为。
为了让这帮短见的家伙知道你在干什么,你干的结果是什么,因此把前面每一步得出的东西整理到一个文档里,一份产品需求文档就诞生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带张嘴准备在评审阶段自吹自擂,吐沫横飞横飞的同时手撕他们这帮短见的家伙。
当然之后还有开发、测试、上线等工作要跟进,产品什么时候也不是闲人,工作也不仅仅是一份文档。
在工作的每一步都这样问自己:你的目的是什么。
因此原型是凭空产生的吗?文档需要专门去写吗?留给大家去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