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接模式
要求:
- 虚拟机需要直接连接到物理网络,通常与宿主机的物理网卡共享网络连接。
- 虚拟机和宿主机在同一网络中,虚拟机会获得与宿主机相同的网络访问权限。
特点:
- 虚拟机像物理机一样直接接入网络,拥有一个与宿主机同一局域网中的IP地址。
- 虚拟机能够与物理机、其他虚拟机和外部网络通信。
- 通常需要配置 DHCP 或手动分配虚拟机的 IP 地址。
优点:
- 虚拟机可以访问外部网络或互联网,且能够与局域网中的其他设备(如打印机、服务器等)进行通信。
- 适合需要外部网络访问的应用场景,如 web 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
缺点:
- 需要更多的网络资源和配置。
- 如果宿主机的网络连接不可用,虚拟机的网络连接也会中断。
- 不适合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环境,因为虚拟机暴露在物理网络中,容易成为攻击目标。
虚拟系统可以和外部系统通讯,但是容易造成IP冲突。
只有某个网段中的主机才能互通。
NAT模式
要求:
- 虚拟机通过宿主机的网络连接访问外部网络,宿主机充当网关和 NAT 设备。
- 虚拟机获取一个虚拟的 IP 地址,而外部世界只能通过宿主机的 IP 地址访问虚拟机。
特点:
- 虚拟机通过宿主机的 IP 地址与外部网络通信。
- 虚拟机和宿主机之间共享一个公共的 IP 地址。
- 虚拟机可以访问外部互联网,但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访问虚拟机。
优点:
- 容易设置和管理,不需要担心分配 IP 地址或配置路由。
- 可以保护虚拟机的安全性,因为它不会暴露给外部网络。
- 对于需要访问外部资源但不需要被外部访问的场景(如测试环境)特别有用。
缺点:
- 虚拟机无法直接接收到外部的连接请求,如外部设备或其他网络中的系统无法与虚拟机通信。
- 可能会限制某些应用的功能,尤其是需要外部访问的应用(例如远程桌面、服务器服务等)。
网络地址转换模式,虚拟系统可以和外部系统通讯,不会造成IP冲突。
主机模式——独立的系统,不和外部发生联系
要求:
- 虚拟机仅能与宿主机通信,不能访问外部网络。
- 只适合需要隔离网络通信的场景,通常用于测试或实验环境。
特点:
- 虚拟机和宿主机在一个隔离的虚拟网络中,并且该网络与外部网络不相连。
- 虚拟机可以与宿主机之间互相通信,但无法访问互联网或其他外部网络。
优点:
- 网络隔离性强,适合进行虚拟机之间或虚拟机与宿主机的安全隔离。
- 不需要配置路由器或 NAT 服务,简单易用。
- 对于需要本地测试、开发、或实验环境而不需要外部连接的场景非常合适。
缺点:
- 无法访问外部网络或互联网,因此限制了虚拟机的应用场景。
- 不适合需要联网或外部通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