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常见的是双列直插型MCS-51单片机89c51。相信刚学初学单片机的同学一定会遇到。
简单了解一下它的构型。
显而易见,它有40个引脚。那么引脚是什么呢?引脚通常指连接到元件外的连接线,它具有散热、固定元件、输入/出信号的作用。其实我们常使用的是输入/输出信号的功能。(这里的信号一般是指高低电平。)P0.0-P0.7,P1.0-P1.7,P2.0-P2.7,P3.0-P3.7共四处端口,32个引脚。其中P0口是没有上拉电阻的,所以要输出高电平必须外部接上拉(其实就是外加电源),否则你输出高电平的时候,状态就不确定了。P3口的引脚到串口通信是会大量使用。在这里不详细介绍了。
讲完外部引脚,我们来聊聊AT89C51的内部结构。
1.中央处理单元(CPU)
相当于人的大脑,常通过遵循放置在计算机内存中的指令来实现指挥,其中包含指示它执行这些操作的代码。它也做算术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等,可以作出决定和选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27条消息) 科普:什么是CPU?CPU和芯片关系?CPU怎么做的?CPU有什么用?不同CPU有什么区别?我们怎么选CPU?(待补充完整)_英特尔i7cpu属于非多元件集成电路吗_猫捡球zj的博客-优快云博客
2.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一般由晶体振荡器、晶震控制芯片和电容组成。
几乎所有的数字系统在处理信号都是按节拍一步一步地进行的,系统各部分也是按节拍做的,要使电路的各部分统一节拍就需要一个“时钟信号”,产生这个时钟信号的电路就是时钟电路。
时钟电路相当于是单片机的心脏,它控制着单片机的节奏。CPU就是通过复杂的时序电路完成不同的指令功能的。
3.程序存储器(ROM)
顾名思义,就是存储我们编好的程序。现在大部分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当然现在不懂不要紧。想深入了解的同学,可以学习《数字电路与系统》这门课。
4.数据存储器(RAM)
数据存储器也称主存储器或内存,主要用于存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产生和使用的各种数据,例如变量、数组等。
讲到这里,不得不提及我们单片机存储空间的两种基本结构。
1.普林斯顿结构(Princeton):将程序和数据合用一个存储器空间,即ROM和RAM的地址同在一个空间里分配不同的地址。CPU访问存储器时,一个地址对应惟一的一个存储单元,可以是ROM,也可以是RAM,用同类的访问指令。
2.哈佛(Harvard)结构: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分别寻址的结构。CPU用不同的指令访问不同的存储器空间。由于单片机实际应用中“面向控制”的特点,一般需要较大的程序存储器。目前,包括MCS-51和80C51系列的单片机均采用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截然分开的哈佛结构。
5.并行I/O接口
1)MCS-51单片机有4个8位并行I/O端口:P0、P1、P2、P3
2)每个口包含:锁存器、输出驱动器、输入缓存器。
3)具有字节寻址和位寻址功能。
4)在访问片外扩展存储器时,低8位地址和数据由P0口 分时传送,高8位地址由P2口传送。
5)在无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这4个口的每一位均 可作为通用I/O端口使用。在作为通用I/O端口使用时, 这4个口都是准双向口。
想深入了解,可以看一看这篇文章:https://blog.youkuaiyun.com/weixin_44566643/article/details/96099304
6.串行接口
讲到串行,就会出现我刚开始提及的串口通信。串口通信,简单来讲就是数据一位一位传递。
其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只要一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可以直接利用电话线作为传输线),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但传送速度较慢。
7.定时器/计数器
51单片机有两组定时器/计数器,因为既可以定时,也可以计数,所以称之为定时器/计数器。
在实际应用中定时器/计数器等往往与中断一起使用。例如:我们要实现DS18B20温度传感器显示并能随时中断,进入时间显示界面。
当然,初学者暂时可以不用去亲自编,可以试试搬用其他人写的代码来了解这一过程。
推荐:(27条消息) 51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_单片机计数器_KeLin&的博客-优快云博客
8.中断系统
中断是指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意外情况需主机干预时,机器能自动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并转入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被暂停的程序继续运行。
简单来说,就是但你在写作文的时候(正常运行时),你妈妈突然让你倒垃圾(意外情况),你立刻停下手上的笔去到垃圾(转入新情况),然后回来继续写(返回原有程序)。
当然,我仅仅是简单介绍一下,对于单片机的编程细节并未提及。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下浅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