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实时处理3.6 RDD容错机制

目录

一、RDD容错机制

(一)血统方式

(二)设置检查点方式

二、RDD检查点

(一)RDD检查点机制

(二)与RDD持久化的区别

(三)RDD检查点案例演示

三、共享变量

(一)广播变量

1、默认情况下变量的传递

2、使用广播变量时变量的传递

(二)累加器

1、累加器功能

2、不使用累加器

3、使用累加器


  1. 了解RDD容错机制
  2. 理解RDD检查点机制的特点与用处
  3. 理解共享变量的类别、特点与使用

一、RDD容错机制

  • 当Spark集群中的某一个节点由于宕机导致数据丢失,则可以通过Spark中的RDD进行容错恢复已经丢失的数据。RDD提供了两种故障恢复的方式,分别是血统(Lineage)方式设置检查点(checkpoint)方式

(一)血统方式

  • 根据RDD之间依赖关系对丢失数据的RDD进行数据恢复。若丢失数据的子RDD进行窄依赖运算,则只需要把丢失数据的父RDD的对应分区进行重新计算,不依赖其他节点,并且在计算过程中不存在冗余计算;若丢失数据的RDD进行宽依赖运算,则需要父RDD所有分区都要进行从头到尾计算,计算过程中存在冗余计算。

(二)设置检查点方式

  • 本质是将RDD写入磁盘存储。当RDD进行宽依赖运算时,只要在中间阶段设置一个检查点进行容错,即Spark中的sparkContext调用setCheckpoint()方法,设置容错文件系统目录作为检查点checkpoint,将checkpoint的数据写入之前设置的容错文件系统中进行持久化存储,若后面有节点宕机导致分区数据丢失,则以从做检查点的RDD开始重新计算,不需要从头到尾的计算,从而减少开销。
     

二、RDD检查点

(一)RDD检查点机制

  • RDD的检查点机制(Checkpoint)相当于对RDD数据进行快照,可以将经常使用的RDD快照到指定的文件系统中,最好是共享文件系统,例如HDFS。当机器发生故障导致内存或磁盘中的RDD数据丢失时,可以快速从快照中对指定的RDD进行恢复,而不需要根据RDD的依赖关系从头进行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二)与RDD持久化的区别

  • cache()或者persist()是将数据存储于机器本地的内存或磁盘,当机器发生故障时无法进行数据恢复,而检查点是将RDD数据存储于外部的共享文件系统(例如HDFS),共享文件系统的副本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 在Spark应用程序执行结束后,cache()或者persist()存储的数据将被清空,而检查点存储的数据不会受影响,将永久存在,除非手动将其移除。因此,检查点数据可以被下一个Spark应用程序使用,而cache()或者persist()数据只能被当前Spark应用程序使用。

(三)RDD检查点案例演示

  • net.lym.rdd包里创建day06子包,然后在子包里创建CheckPointDemo对象

 

package net.lym.rdd.day06

import org.apache.spark.{SparkConf, SparkContext}

/**
 * 功能:检查点演示
 * 作者:柠檬
 * 日期:2023年05月11日
 */
object CheckPointDemo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创建Spark配置对象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setAppName("SetStorageLevel") // 设置应用名称
      .setMaster("local[*]") // 设置主节点位置(本地调试)
    // 基于Spark配置对象创建Spark容器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 设置检查点数据存储路径(目录会自动创建)
    sc.setCheckpointDir("hdfs://master:90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