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组的概念
二.数组的种类
三.数组的举例及用法
一.
当数据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使用过程中需要保留原始数据使可以引用数组来使用。
数组的概念:
1.1
数组使一组有序数据的集合。数组中各数据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下表代表数据在数组中的序号。
1.2
数据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同一个数据类型。不能把不同类型的数据放在同一个数组中。
1.3
用一个数组名和下标来唯一确定数组中的元素。
二.
目前数组可以分为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它们的不同点有
2.1
二维数组包含两个下标
一维数组为:a[常量表达式1]
二维数组为:a[常量表达式2] [常量表达式3]
其中常量表达式为行数;常量表达式2为列数
三.
3.1
一维数组的举例:
比如前面我讲的斐波那契数列(兔子问题),这里我们可以使用一维数组来对该问题进行解决。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
int f[20]={1,1};
for (i=2;i<20;i++)
f[i]=f[i-2]+f[i-1];
for(i=0;i<20;i++)
{
if(i%5==0) printf("\n");//一行输出五个数据
printf("%12d",f[i]);
}
printf("\n");
}
和前面我讲的兔子问题的方法不同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f1,f2;
int i;
scanf("%d%d",&f1,&f2);
for(i=1;i<=20;i++)
{
printf("%12d%12d",f1,f2);
if(i%2==0)
printf("\n");
f1=f1+f2;
f2=f1+f2;
}
}
显然一维数组的方法更为简单,它所定义的变量更少。
前面我所说的冒泡法也用到了一维数组的方法,这里就不再重复说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3.2
二维数组的举例。
矩阵元素互换:将一个矩阵a的行和列的元素互换后存到另一个矩阵b中。
分析
用数组a,b分别代表矩阵a,b;
a数组的行数必须等于b数组的列数。
执行:b[j][i]=a[i][j],即可完成转换。
如下所示: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a[2][3]={{1,3,4},{1,4,6}},b[3][2],i,j;
for(i=0;i<2;i++)
{for(j=0;j<3;j++)
{printf("%5d",a[i][j]);
b[j][i]=a[i][j];
}
printf("\n");
}
printf ("arry b:\n");
for(i=0;i<3;i++)
{for(j=0;j<2;j++)
printf("%5d",b[i][j]);
printf("\n");
}
}
3.3
下面我们将难度升级一下。
题目为:有一个3*4的矩阵,要求编程序求出这个矩阵中值最大的那个元素的值,以及其所在的行号和列号。
3.3.1
分析
我们可以使用打擂法,即先设一个擂主,然后让其他数据依次与其比较,如果比擂主大,则进行替换,同时记录该数据的行号和列号。
如下所示: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i,j,row=0,colum=0,max;
int a[3][4]{{1,4,5,6},{4,5,7,8},{6,8,9,0}};//对该矩阵进行初始化
max=a[0][0];
for(i=0;i<3;i++)
for(j=0;j<4;j++)
{if(a[i][j]>max)
max=a[i][j];
row=i;
colum=j;
}
printf("%d %d %d",max,i,j);
}
这就是二维数组的基本用法和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