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知识(5) - 内部类
在这里我们会说明Java的四种内部类:成员内部类、静态内部类,方法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内部类在集合框架中大量运用,所以这个章节的知识依旧是很重要的。
成员内部类
下面是成员内部类的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Outer {
class Inner {}
private String s;
public void setS(String s) {
this.s = s;
}
public String getS(String s) {
return this.s;
}
}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Inner类的实例可以无条件的访问Outer类的属性和方法,也就是说你在Outer类定义的属性和方法的访问域对内部类都不生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可能会有读者想,这是不是破坏了Outer类的封装,其实这取决于设计者是怎么设计的,比如集合中的迭代器,我们使用迭代器的remove
方法只能删除当前节点,迭代器也没有强大到随意到处修改。所以这取决于问题模型。我们一般会把内部类设置成访问器,可以提供有限的修改操作。
静态内部类
下面是静态内部类的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Outer {
static class Inner {}
private String s;
public void setS(String s) {
this.s = s;
}
public String getS(String s) {
return this.s;
}
}
从例子上看好像就是在加了一个static
关键字而已,那这个可以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都知道被static
修饰的成员是属于类的,所以说静态内部类在静态方法和实例方法中都可以使用;而成员内部类只能在实例方法中使用。最大的区别是成员内部类有一个指向外围类的指针,而静态内部类没有,所以静态内部类就仅仅是放在外围类里面,并没有成员内部类那么高级别的访问权限。所以很常见的静态内部类的使用是创建一个建造器Builder
类,这个方式在MongoDB
Java客户端的MongoClientOptions
有所体现。
方法内部类
下面是方法内部类的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test() {
class Inner {
public String hello() {
return "Hello, World";
}
}
Inner inner = new Inner();
System.out.println(inner.hello());
}
}
方法内部类放置在方法里面,所以外界并不知道有Inner
这个类的存在,只有方法test
知道。换言之只有test
方法可以创建Inner
的实例,其余的方法都没有创建Inner
的权限,不包括反射。那么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知道,使用它创建一个单例对象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
匿名内部类
下面是匿名内部类的一个例子:
publc class Outer {
interface Test {
String hell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est = new Test() {
public String hello() {
return "Hello, World";
}
}
System.out.println();
}
}
匿名内部类是一个只使用一次的匿名子类的实例,比如上面我们的test
对象,它就是一个匿名类的实例。多用于回调函数的载体。虽然说匿名内部类和方法内部类是限制外界使用的,但是也仅仅是限制,我们可以通过反射打破这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