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流985三战,过去一年的秋、春招之路

本文是一位末流985硕士的求职分享,讲述了他从考研到秋、春招的历程,包括从算法转开发,再到最终选择安卓开发的心路历程。他在腾讯、字节跳动、美团等公司的面试经历和面经总结,强调了早做准备、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给出了求职建议和推荐的学习资源。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个人情况介绍

本人为某末流985工科硕士, 找工作时,经常在牛客网找面经刷题,为回馈牛客,写下这篇分享贴,也算是对我求学生涯的总结。

说来令人感慨,我的考研之路异常曲折,每次都觉得自己能十拿九稳,结果每次都阴差阳错,失之交臂,第一次因为那年目标院校大幅度提升初试线,导致差一分未过线,第二次换了学校,初试分数超复试线40多分,但是复试拉胯也未能上岸,直到第三次又换了个学校才最终如愿。虽然耽误了两年时间,但现在想来那段时期也让我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及怎么去争取。

文章较长,请耐心阅读,如需学习资料和成功技巧,可直接跳转文末

秋、春招之路

研究生期间,因为所在教研室有许多秋招的师兄师姐,所以也亲眼目睹了工科专业的就业艰辛,当时大家的普遍薪资都在15w左右,并且好的研究所,企业都会要求本科学历。我清楚的知道本科普通一本的我,想要在两年后的秋招里签一个目标企业十分困难。我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薪资与发展前景,我并不在意地理位置,哪里给的薪资高就去哪里,当时并没有考虑过性价比,work life balance等等这些因素,总觉得大不了攒点钱去个轻松点的城市过完一生,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己还是年轻。

研一时了解了计算机行业的普遍薪资,那时候觉得算法岗又不累,工资又高,于是就准备转算法(又单纯了。。),在一个学期内断断续续学习了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当时觉得这些算法跟线代,优化知识联系很紧密,也能很快接受这些知识。将算法课程看完之后,发现自己路走错了,网上铺天盖地宣传算法岗诸神黄昏,难如登天,大量科班毕业生纷纷转开发。我又审视了自己的条件,自己非科班出身,也不可能去实习,难道还能竞争得过科班大佬吗。于是我就放弃了算法岗,准备转开发。

开发岗只是一个概括,包括前端,后端,移动端,测开等等,但当时的自己一头雾水,身边也没有可以借鉴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学,当时只知道自己要学java,不知道自己要用java来做什么,学习也仅限于java se知识,对于数据库,各种框架等等一概不知。说起入门课程,我一开始跟着廖雪峰,how2j学习,这是两个对新手很友好的网站,大家可以作为参考。

研二的时候因为疫情在家呆了停久,再加上家里人生病,于是将近有半年的时间一直赋闲在家,学习落下了很多,这中间也看了很多学习路线与经验贴,直到6月份秋招提前批开始,我才真正的开始系统学习,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年薪20w的目标,但只掌握了java se知识,对于招聘需求里要求的标准差的很远。并且由于非科班,简历上没有可写的项目,于是在慕课网上买了一个关于秒杀的实战课程,直到后来才知道秒烂大街。7月8月一直在学习实战课程,框架,数据库,每天写几道算法题。同时也在准备简历,一开始投的是本专业公司,到了9月份才有胆量投递互联网公司,这里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尽量早做准备,早投递,早拿offer。9月以后开始海投,当时很多简历过不了筛选,算法也很烂,基本上过不了笔试这关,唯一进入面试的大厂只有网易,好未来倒在了一面,网易后来也在倒在了二面。后面就是漫长的投简历,做笔试阶段,也参加了一些学校的线下招聘,结果都不太理想,直到10月份才签到了深圳的一家不知名公司,当时给的薪资是15*15-16。到这里我觉得不能再这样海投了,消耗精力是一方面,自己也没空进行总结提高,只能是越面越烂。因为手里有了一个保底的offer,于是我就停止投递。

由于在秋招见识到了后端的艰难形势,并且通过浏览各种帖子了解到客户端并不像后端一样竞争惨烈,觉得自己还是要转客户端为妙,虽然也有很多人唱衰客户端,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我个人对岗位要求不多,能让我实现秋招目标就可以接受。于是从11月开始 专心学习客户端。一直到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