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P+MSTP
STP协议的缺点、存在的问题
1.协议工作的时候收敛的时间较长,响应速度慢-----RSTP
2.原始的802.1d(stp)不支持多个vlan----(PVST===把一个单独的 vlan 添加为一个实例)—MSTP
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
STP的问题
RP :root port 跟端口 DP:指定端口 BP:阻塞端口
1.慢
设备从初始化,到收敛完成,最少要经历30s的时间
为了防止临时环路的出现,采用被动等待的计时器
STP的计算,必须要等待固定的时长
2.交换机BP(blocked) 端口,切换到RP的时候,至少要经历两个转发延时(15*2)
3.交换机没有BP端口,RP端口down掉了,DP端口至少要等待50s才能进行切换
4.交换机连接终端的端口,切换时间过长,30-50s
5.STP的拓扑变更机制,复杂,而且效率低下
6.端口角色划分不充分
没有指定面向用户/终端的端口
没有备份的根端口/指定端口(30-50)
7.端口的状态有些重复、而且增加了转发延时
RSTP对STP技术的改进:端口角色,状态
新增了两种角色:都是用来做备份的,本质上也是被阻塞的(非block状态)
去掉了阻塞端口
backup 端口:指定端口的备份
alternate端口:根端口的备份
端口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