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概念性名词浅谈(第十二讲)

大家好,本篇文章是在新年之际写的,所以在这里先给大家拜个年。

今天要介绍的名词和热处理相关,分别为淬火、回火:

1、淬火:

淬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通过将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以改变其组织结构,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机械性能‌。淬火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金属工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使其全部或部分奥氏体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速冷却,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

淬火的目的和效果

淬火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结构,形成马氏体等强化相,从而提高金属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此外,淬火还可以通过配合回火处理,进一步改善钢的韧性、疲劳强度等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淬火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淬火可以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水淬、油淬和气体淬等。淬火广泛应用于钢铁、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材料的热处理中。例如,钢铁的淬火可以显著提高其硬度,常用于制造刀具、模具等需要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工具和零件。

淬火的优缺点

优点‌:淬火能够显著提高金属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延长工具和零件的使用寿命。此外,淬火还可以改善某些特种钢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铁磁性和耐蚀性。

缺点‌:淬火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内应力,导致工件变形或开裂。因此,淬火后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内应力和稳定工件尺寸。

2、回火:

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Ac1(加热时珠光体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于减小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者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淬火后的工件应及时回火,通过淬火和回火的相配合,才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低温回火

工件在150~250℃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保持淬火工件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淬火残留应力和脆性

回火后得到回火马氏体,指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得到的组织。力学性能:58~64HRC,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各类高碳钢的工具、刃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渗碳表面淬火的零件等。

中温回火

工件在350~500 ℃之间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较高的弹性和屈服点,适当的韧性。回火后得到回火屈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其细小球状碳化物(或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35~50HRC,较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一定的韧性。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弹簧、发条、锻模、冲击工具等。

高温回火

工件在500~650℃以上进行的回火。

目的是得到强度、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指马氏体回火时形成的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细小球状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的复相组织。

力学性能:25~35HRC,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受力结构件,如连杆螺栓齿轮轴类零件等。

工件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调质不仅作最终热处理,也可作一些精密零件或感应淬火件预先热处理。 

45钢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见下表所示。

45钢(φ20mm~φ40mm)正火和调质后性能比较

热处理方法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

组织

σb/Mpa

δ×100

Ak/J

HBS

正火

700~800

15~20

40~64

163~220

索氏体+铁素体

调质

750~850

20~25

64~96

210~250

回火索氏体

钢淬火后在300℃左右回火时,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为避免它,一般不在250~350℃ 范围内回火。

含铬、镍、锰等元素的合金钢淬火后在500~650℃回火,缓冷易产生可逆回火脆性,为防止它,小零件可采用回火时快冷;大零件可选用含钨或钼的合金钢。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这么多,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喵桑さん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