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学习
看了很多优秀博文,做了一下补充和学习,参考的博文放在下面:
一文详解C++多线程
C++快速讲解(十):线程
c++11线程池实现
C++之多线程编程
C++线程池简单实现
多线程
传统的C++(在C++11之前)中并没有引入线程这个概念,在C++11出来之前,如果我们想要在C++中实现多线程,需要借助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比如Linux的<pthread.h>或者Windows下的<Windows.h>。
C++11提供了语言层面上的多线程,包含在头文件的中,它解决了跨平台的问题,提供了管理线程
、保护共享资源
、线程间同步操作
、原子操作
等类。C++11新标准中引入了5个头文件来支持多线程编程,如下图:
1. 创建线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how(){
for (int i = 0; i < 10; ++i) {
cout<<"i:"<<i<<endl;
}
}
int main() {
thread t(show);
cout<<"run main"<<endl;
return 0;
}
注:线程只能被move(),不能被赋值。如 thread t2 = t1; 是错的 thread t2 = move(t1);是对的
2. join 和 detach
当线程启动后,一定要在线程相关联的thread销毁前,确定以何种方式等待进程结束。
- join方式:等待启动的线程完成,才会继续往下执行。
- detach方式:启动的线程自主在后台运行,当前的代码继续往下执行,不等待新进程结束。
- 可以使用joinable判断父子进程是否处于关联状态(转到2.3)。
2.1 join
join的意思是让主线程等待子进程执行结束后再进行下一步,就是让主线程挂起。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how(){
for (int i = 0; i < 10; ++i) {
cout<<"i:"<<i<<endl;
sleep(1); //这里单位是s 或者使用<Windows.h>里的SLeep(25)函数,这里的单位是ms
}
}
int main() {
thread t(show) ;
//让主线程等待子线程运行结束后,再继续下面的逻辑
//否则主线程运行结束,程序就结束了。
t.join();
cout << "run main" <<endl;
return 0;
}
2.2 detach
detach的意思是将本线程从调用线程中分离出来,允许本线程独立执行,也就是说两个线程同时运行,当主线程结束的时候,进程结束。
那这样不就中断了子线程的运行吗?
其实不是,在detach的时候,这个子线程将脱离主线程的控制,子线程独立分离出去并在后台运行,相当于linux中的守护进程,那么该子线程会由运行时库托管。当主线程结束的时候,进程也就结束,那么该进程的所有线程也会结束,被分离出去的子线程会由运行时库回收其资源。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how(){
for (int i = 0; i < 10; ++i) {
cout<<"i:"<<i<<endl;
sleep(1);
}
}
int main() {
thread t(show) ;
t.detach();
sleep(3);
cout << "run main" <<endl;
return 0;
}
主线程在3s后结束,这里注意:(如果有其它子线程)守护线程会在主线程结束之后等待其他子线程的结束才会结束,(没有其他子线程)主线程结束,守护线程随之结束。
与守护进程的区别:守护进程执行完自己的代码后不会立即结束,而是等待子进程结束后,回收子进程资源。
2.3 joinable
joinable()函数用于判断主线程和子线程是否处于关联(连接)状态,一般情况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处于关联状态,该函数返回一个布尔类型值。
- 返回值类型为true:主线程和子线程之间有关联(连接)关系。
- 返回值类型为false:主线程和子线程之间没有关联(连接)关系。
举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how() {
cout<<"run myThread"<<endl;
}
int main()
{
thread t1;
cout << "before starting, joinable: " << t1.joinable() << endl;
t1 = thread(show);
cout << "after starting, joinable: " << t1.joinable() << endl;
t1.join();
cout << "after joining, joinable: " << t1.joinable() << endl;
thread t2(show);
cout << "after starting, joinable: " << t2.joinable() << endl;
t2.detach();
cout << "after detaching, joinable: " << t2.joinable() << endl;
}
结果返回:0 1 0 1 0
结论:
- 在创建子线程对象的时候,如果没有指定任务函数,那么子线程不会启动,主线程和这个子线程就不进行连接。
- 在创建子线程对象的时候,如果指定了任务函数,子线程启动并执行任务,主线程和这个子线程自动连接(如t2)。
- 子线程调用了detach()函数之后,父子线程分离,同时二者的连接断开,调用joinable()返回false。
- 在子线程调用了join()函数之后,子线程中的任务函数继续执行,直到任务处理完毕,这是join()会清理(回收)当前子线程的相关资源,所以这个子线程和主线程的连接也就断开了,因此,调用join()之后再调用joinable()会返回false。
或者可以这么理解joinable()函数:它是一个布尔类型函数,会返回一个布尔值来表示当前线程是否是可执行线程(能被join或者detach),因为相同的线程不能join两次,同理也不能detach两次,也不能join完再detach,所以joinable函数就是用来判断当前这个线程是否可以joinable的。通常不能被joinable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由thread的缺省构造函数而造成(thread() 没有参数)
2. 该thread被move过(包括move构造和move赋值,待学习)
3. 该线程被join或者detach过
3. 传递参数
在线程里面执行的函数传递参数,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bind机制。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functional> //记得加上相关库文件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show(int n, string str){
for (int i = 0; i < n; ++i) {
cout<<i<<": "<<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