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ooKeeper
ZooKeeper
大数据点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展开
-
Zookeeper内部原理
1、 节点类型 2 、Stat结构体 1)czxid-创建节点的事务zxid 每次修改ZooKeeper状态都会收到一个zxid形式的时间戳,也就是ZooKeeper事务ID。 事务ID是ZooKeeper中所有修改总的次序。每个修改都有唯一的zxid,如果zxid1小于zxid2,那么zxid1在zxid2之前发生。 2)ctime - znode被创建的毫秒数(从1970年开始) 3)mzxid - znode最后更新的事务zxid 4)mtime - znode最后修改的毫秒数(从1970.原创 2020-08-27 15:55:59 · 6082 阅读 · 0 评论 -
ZooKeeper的写数据流程原理
1、 如果此时server2不同意写数据的请求,此时同意的请求收到多半数以上,说明操作可以进行。此时server2原地自杀,并重新启动从Leader同步数据。 2、不同意书写请求的情况:当server的最新的zxid < Leader的zxid ------> 说明Leader的数据最新,此时同意 当server的最新的zxid > Leader的zxid ------> 说明sercer的数据最新,此时不同意 ------> zxid的差异可能是:网络的延迟、数据.原创 2020-07-26 17:07:06 · 1549 阅读 · 0 评论 -
Zookeeper集群的选举机制
1)半数机制:集群中半数以上机器存活,集群可用。所以Zookeeper适合安装奇数台服务器。 2)Zookeeper虽然在配置文件中并没有指定Master和Slave。但是Zookeeper工作时,是有一个节点为Leader,其他则为Follower,Leader是通过内部的选举机制临时产生的。 3)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整个选举的过程。 假设有五台服务器组成的Zookeeper集群,它们的id从1-5,同时它们都是最新启动的,也就是没有历史数据,在存放数据量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此时的zxifd为默认原创 2020-07-26 16:47:12 · 3923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