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边界值等)

本文详细介绍了测试用例的概念,强调了其在软件测试中的重要性,如作为执行依据、复用性、需求覆盖率衡量等。接着,探讨了基于需求的测试用例设计,涵盖功能性与非功能性需求。此外,列举了多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边界值分析、错误猜测法、场景设计法和因果图,以及正交排列。这些方法有助于有效地覆盖各种测试场景,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目录

1. 🔍测试用例的概念

2. 🔍为什么在测试前要用测试用例 (好处)?

3.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3.1 🧨基于需求设计测试用例

3.2 🧨测试用例具体设计方法

3.2.1 🎈等价类

3.2.2 🎈边界值

3.2.3 🎈错误猜测法

3.2.4 🎈场景设计法

3.2.5 🎈因果图

3.2.6 🎈正交排列(了解)


1. 🔍测试用例的概念

 测试用例是软件测试人员向被测试系统发起的一组集合,包括测试环境测试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等要素。

2. 🔍为什么在测试前要用测试用例 (好处)?

✨1. 测试用例是测试执行的依据

✨ 2.可以复用(回归测试时)

✨ 3. 衡量需求的覆盖率

✨ 4. 自动化测试的依据

✨ 5. 有借鉴意义,后续测试人员可以借鉴前人写的东西 

3.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3.1 🧨基于需求设计测试用例

✨1. 测试人员要验证需求是否正确、合理、无二义性,并且逻辑一致。

✨2. 细化需求,从需求中提取出测试项,从每一个测试项中提取出测试点,根据测试点设计测试用例。

 根据需求设计测试用例分为 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

✨ 从功能性需求角度考虑设计:从界面的功能开始设计和分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不能遗漏。根据业务使用场景,把功能串联起来进行测试(测试法) 。

数据异常,异常操作的考虑,功能之间的一致性和交互性,一个功能的不同输入要进行测试,验证软件中的算法(白盒测试)。

从非功能性需求角度考虑设计:易用性,可靠性,容错性,兼容性,安全性,可以执行,性能等主要方面来考虑。

3.2 🧨测试用例具体设计方法

3.2.1 🎈等价类

根据输入(特殊情况下才考虑输出),把输入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如果这个测试用例通过,我们就说这个测试用例代表的等价类测试通过。 

等价类可以解决测试用例无法穷举的情况 

有效等价类 :根据需求说明书,满足需求的集合

无效等价类 :根据需求说明书,不满足需求的集合

(有效和无效等价类都需要进行测试)

3.2.2 🎈边界值

 对输入输出的边界,针对性的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3.2.3 🎈错误猜测法

 测试人员依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个人直觉判断软件哪块有问题,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适合于补充测试用例或者进行探索性测试的时候

3.2.4 🎈场景设计法

把一个个孤立的功能穿起来形成一个场景,每个功能不同的输入会出发流程走向不同的场景,根据不同功能的不同输入出发形成的场景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 

3.2.5 🎈因果图

 因果图法是一种逻辑图恒等,与,或,非。根据因果图去分析和设计测试用例。

使用场景:当输入有多个,并且不同的输入组合对应着不同的输出,这个时候可以用因果图来进行测试用例的分析,根据测试用例分析的结果来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的几种关系:

 恒等:如果输入为真,则输出真

 与:当输入条件有多个,都为真的条件下,输出才为真

或:当输入条件有多个,有一个为真,则输出为真

 非:输入为真,输出为假;输入为假,输出为真

 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MS):

✨1. 分析所有的输入、输出

✨2. 找出输入输出之间的逻辑

✨3. 根据输入、输出画出因果图

✨4. 根据因果图画出判定表

✨5. 根据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

3.2.6 🎈正交排列(了解)

根据正交性,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选取最优的数据组合,根据最优的数据组合的结果来衡量整个测试的输出结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