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本概念
OSI 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model)是一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概念模型,试图提供一个使各种不同的计算机和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互联的标准框架。
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七层,每层都可以提供抽象良好的接口。了解 OSI 模型有助于理解实际上互联网络的工业标准——TCP/IP 协议。
OSI 模型各层间关系和通讯时的数据流向如图所示:
(tcp/ip)五层模型-------将上三层统一合并成为应用层
应用层:接收用户的数据,人机交互的接口,面向的应用程序。
表示层:将逻辑语言(软件语言)转换为机器语言(二进制语言),翻译
会话层:针对传输的每一种建立(管理:维持、终止)一条虚连接(为了防止不同类型的数据互相影响)
控制层面:上三层
数据层面:下四层
传输层:作用 1.区分流量 2.定义数据传输方式
端口号: port ID , 数值范围1-65535
静态端口:又称为注明端口范围1-1023
动态端口:范围1024-65535
不可靠传输方式流量特点:1.大流量 2.实时性较高 3.对数据丢失不敏感
可靠的:如何保证可靠性? 1.确认机制 2.重传输机制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网络层:编址 寻址----负责在源和终点之间建立连接;
地址:
编址协议: IP (IPV4 IPV6) IPX apple talk novell
IP:采用32个二进制编址。 IPV6 128个二进制
数据链路层:局域网(以太网 Ethernet) 广域网 (PPP HDLC ATM FR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数据帧序列以及流控;
二层地址:Mac地址(介质访问控制)—物理地址 硬件地址 烧录地址
Mac地址构成: 48个二进制 书写使用12个十六进制 (一个十六进制需要使用4个二进制表示)
MAC地址构成:48个二进制
前24位:厂商 ID
后24位:产品 ID
二层PDU :frame 帧
物理层:关注 网络硬件的机械特性 光学特性 电学特性------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
一层PDU:bit 比特流
传输介质ÿ
OSI七层模型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3-03 14:23:2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