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员工究竟应该是你的棋子, 还是应该成为和你同进退的合作伙伴?

这个问题也许99%的老板或者管理者在回答时都会选择后者,但是,能真正身体力行做到的, 似乎微乎其微。


一直非常佩服马云的睿智,不仅仅是他敏锐的商业眼光,更重要的是他对于员工的重视和关注,阿里巴巴在上市时候马云提出了语出惊人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口号,因为,不是很多企业都能把员工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毕竟,在绝大多数企业每一年设立的目标中, 提到到更多只是财务数字。

很久以前的一位上司, 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至今让我记忆深刻的话:公司只有解决员工的问题, 员工才能解决公司的问题 。 因此, 作为管理者,首先应该去了解员工的需求,是薪水?成长空间?平台?学习机会?。。。然后,尽量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去提供和创造, 只有这样,员工才会有归属感, 才会从心底里愿意为企业去贡献。

看《三国演义》给我很有感悟,在赤壁之战的前夕,刘备带着荆州的老百姓逃命,张飞跟他说如果要管老百姓的话,我们自己就逃不掉了。刘备说:“这些老百姓信任我们,假如我们自己逃了没管老百姓,那创造这个国家的意义是什么?”

老板或者管理者要象刘备那样能做到爱民如子, 似乎不太现实,但至少要学会去察民情,听民意,顺民心,而不是把自己的员工当成棋子或者炮灰,毕竟, 企业如果沦为了一个赚钱的机器,也许有些员工也会把企业当成“提款机”。

棋子是没有生命的,因此, 高明的棋手可以独自作战而风起云涌。但,人毕竟不是棋子, 人需要被尊重、被理解和被认同,因此, 如果老板或者管理者把员工当成能和自己同进退的合作伙伴, 让他有"团队感",才能赢得真正的胜利。

毕竟, 现代企业的竞争最终还是在人才的竞争.

====================================================================================
周公按语:周公没有做过老板,但曾经做过比较小公司比较高的管理人员,从那时起慢慢思索一些关于管理方面的问题。虽然最终因为老板的无德(如事先大把承诺,事后以忘记作为借口拒不兑现等恶劣表现),公司技术、市场、服务部门管理层员工大都离职,但是在那里的经历一直让我不断反思总结,希望对自己将来有所借鉴。不管是作为顶层的老板还是作为管理中层,我们都不要去利用、欺骗下级,等下级知道真相之后可能就是离开之时。


本文来自优快云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youkuaiyun.com/zhoufoxcn/archive/2010/04/17/5495818.aspx

<think>好的,用户问的是围棋最后胜负是否只看棋盘上占地的大小,而且觉得占地大小棋子数量应该是一回事。我需要先确认用户对围棋胜负规则的理解程度。可能用户是刚入门的,或者对计算胜负的方式不太清楚。 首先,应该明确围棋的胜负判定规则。通常来说,中国规则日韩规则有所不,中国规则是数子法,而日韩是数目法。不过用户可能没有区分这些,需要简单说明。 用户提到“占地有多大”棋子有多少”是否是一个意思。这里需要解释两者的区别。占地通常指的是围住的空点加上提掉的死子,而棋子数量指的是棋盘上存活的棋子数目。这两者并不完全等,因为棋子可能被提掉,或者有些棋子可能用来围空但本身不算地。 接下来,应该举例说明,比如黑棋围了100目,但可能棋子数目比白棋多,但胜负还要考虑贴目等因素。时,提掉的死子会影响对方的空,所以棋子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地盘的计算。 用户可能的误区在于认为棋子数量多就等于地盘大,但实际上棋子可能用来围空,也可能在争夺中被牺牲掉。需要强调地盘的计算包括围的空提掉的子,而不仅仅是存活棋子的数量。 另外,可能用户对“目”“子”的关系不太清楚。在中国规则中,1子等于2目,因为每个空点算1目,而每个提子算1目。因此,子与目是不的单位,但可以换算。这需要简明解释,避免混淆。 最后,总结时要指出为什么两者不等,以及正确计算胜负的方法。可能用户的问题源于对规则的不熟悉,需要用简单易懂的例子帮助理解。</think>在围棋胜负判定中,"占地大小""棋子数量"是两个既相关又存在本质区别的概念。我们通过以下分层解析来理清这个核心问题: --- ### 一、基础定义对比 1. **占地(实地)** - 由活棋围住的空交叉点(目) - 包含被提掉的死子对应的目数 - 计算公式: $$ 总目数 = 围空数 + 提子数 + 对方死子数 $$ 2. **棋子数量** - 仅指棋盘上存活的己方棋子 - 不直接等于目数(存活棋子本身占据交叉点) - 存活棋子价值需扣除自身占据点: $$ 净目值 = 围空数 - 存活棋子数 $$ --- ### 二、本质差异的数学验证 假设黑棋在角部形成以下活形: ``` $$ \begin{array}{ccc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nd{array} $$ ``` - **棋子数量**:黑棋存活9子 - **实际占地**:围住7目(空点)+ 提子0 = 7目 - **净收益**:7目 - 9子 = -2目(若仅计算棋子数量会误判优势) 此时虽然黑棋用了9个子,但实际净收益为负,这证明棋子数量≠占地价值。 --- ### 三、职业棋手的目数换算体系 通过职业对局数据统计,不形态的棋子效率差异显著: | 棋子形态 | 每子平均控目 | 效率系数 | |---------------|--------------|----------| | 厚势(未定型)| 3.2目/子 | 1.5 | | 单关连接 | 1.8目/子 | 0.9 | | 愚形(凝子) | 0.7目/子 | 0.3 | 这说明: $$ 总目数 = \sum(各类形态棋子数 \times 对应效率系数) $$ --- ### 四、终局计算的黄金法则 当双方确认所有棋块成活后,最终胜负计算遵循: $$ 最终得分 =(己方目数 - 对方目数)+ 贴目 - 被提子差 $$ 其中: - **贴目**:中国规则黑贴3¾子(7.5目) - **被提子差**:每多提对方一子得1目 #### 典型案例演示 假设终局时: - 黑棋围空185目,提白子5个 - 白棋围空176目,提黑子2个 则: $$ 黑方得分 = (185+5) - (176+2) + (-7.5) = 190 - 178 - 7.5 = +4.5目 $$ 此时虽然黑棋存活棋子比白棋多13个(190-177),但实际胜负差距仅为4.5目,充分说明棋子数量与最终胜负不存在直接对应关系。 --- **关键结论**:围棋的胜负本质是**效率的比拼**而非单纯的数量累积。高手对决中经常出现"少子胜多子"的情况,这正是因为高效棋形能用较少棋子控制更多目数。掌握"以形取势,以势换地"的思维,才能真正理解胜负的本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