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术语和定义
1.1 数据脱敏
数据脱敏是指从原始环境向目标环境进行敏感数据交换时,通过一定的方法消除原始环境中数据的敏感性, 并保留目标环境业务所需的数据特性或内容的数据处理过程。
注:引用《金融数据安全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JR/T 0223—2021)。
1.2 敏感个人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个人信息, 包括生物识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医疗健康、金融账户、行踪轨迹等信息, 以及不满十四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注: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举例如下:
个人财产信息 | 银行账户、鉴别信息(口令)、存款信息(包括资金数量、支付收款记录 等)、房产信息、信贷记录、征信信息、交易和消费记录、流水记录等,以 及虚拟货币、虚拟交易、游戏类兑换码等虚拟财产信息 |
个人健康生理信 息 | 个人因生病医治等产生的相关记录,如病症、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 手术及麻醉记录、护理记录、用药记录、药物食物过敏信息、生育信息、以 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传染病史等 |
个人生物识别信 息 | 个人基因、指纹、声纹、掌纹、耳廓、虹膜、面部识别特征等 |
个人身份信息 | 身份证、军官证、护照、驾驶证、工作证、社保卡、居住证等 |
其他信息 | 性取向、婚史、宗教信仰、未公开的违法犯罪记录、通信记录和内容、通讯 录、好友列表、群组列表、行踪轨迹、网页浏览记录、住宿信息、精准定位 信息等 |
注:引用《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5273 — 2020)。
2 管理职责
2.1 数据安全责任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运维谁负责, 谁运营谁负责, 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数据责任部门、研发部门、运维部门、运营部门、数据使用部门均为数据安全责任部门, 按照数据的分类分级,在主管范围内、运维范围内、运营范围内和数据使用中, 按照此规范对数据进行脱敏保护。
3 管理内容
3.1 数据脱敏原则
1) 充分性原则:脱敏范围应对敏感字段充分覆盖。
2) 不落地原则:应脱敏的数据在数据传输前或过程中已经脱敏,避免落到目标端(页面、测试库、终端等)后再脱敏。
3) 不可逆原则:在脱敏场景下对敏感数据采用的脱敏算法应不可逆,不可恢复出原始数据,以保障原始敏感数据的安全。
3.2 脱敏场景
1) 根据敏感数据使用的场景,脱敏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系统脱敏、数据提取脱敏、日志脱敏、大数据脱敏、外部合作脱敏、测试库脱敏。
2) 应脱敏的数据包括: 敏感个人信息、员工薪酬数据、员工职级、股权、 key、口令、项目名称、客户名称、客户地址、样本特征等公司各业务线确定的核心商秘、普通商秘,这些数据统称为敏感数据。
3.2.1 业务系统脱敏
1) 业务系统可查询敏感信息的页面,应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2) 用户查看用户所属的敏感数据时,也应进行脱敏处理。
3.2.2 数据提取脱敏
因临时业务的需要产生的数据提取需求, 应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脱敏应在生产域进行,脱敏后再带出生产域交付给数据需求方。
3.2.3 日志脱敏
日志记录中禁止包含敏感数据, 避免因日志分析导致敏感数据泄露。若日志中已经包含敏感字段的记录, 需要进行脱敏处理,脱敏可采用遮蔽方法。
3.2.4 大数据脱敏
1) 大数据使用场景例如模型验证、数据分析等, 原则上禁止使用原始的敏感数据, 应对敏感数据脱敏后使用,若需使用原始数据,需要按照其他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进行逐级审批。
2) 大数据平台应建立敏感数据区和非敏感数据区,两个区域进行隔离管理,对敏感区域进行权限的最小化管理,敏感数据区的数据需脱敏后才能带出敏感数据区。
3.2.5 外部合作脱敏
外部数据合作是指超出公司各组织部门范畴的合作。在外部数据合作中,应对合作需要的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合作双方采用共同的脱敏算法对敏感数据脱敏后进行碰撞匹配。
3.2.6 测试库脱敏
因测试、研发需求使用生产数据到测试库时, 应对生产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脱敏应在生产域内进行。详细流程如下图:
- 数据使用申请
- 确定脱敏方案
- 数据源等配置
- 脱敏规则配置
- 配置脱敏方案
- 执行脱敏
- 数据对比
3.3 脱敏例外
1) 例外流程: 如因业务必要性而不具备数据脱敏条件的情况,数据提供前应进行备案。
2) 已知例外: 项目管理、经营分析、审计管理、质量管理、监察工作5个场景对项目未脱敏信息的使用必要为已知的例外场景,可不进行例外流程的邮件备案。
3.4 脱敏规则
1) 脱敏规则可在以下规则中进行选取设置
基本的脱敏规则如下:
- 按位遮蔽: 选择相关的位数,进行星号代替;
- 随机字符串:使用随机字符串代替;
- 固定值:设置为固定值;
- Hash(加盐) :使用hash加盐进行转换;
- 字符串截取&截断: 进行位数的截断;
- 仿真: 进行仿真替换。
2) 如选择遮蔽规则,需不低于如下规则的强度:
n 敏感个人信息脱敏规则:
- 【身份证号】显示最后四位, 其他隐藏。共计 18 位或者15 位, 比如: *************1234;
- 【固定电话】 显示后四位,其他隐藏,比如: *******3241;
- 【手机号码】前三位,后四位, 其他隐藏,比如: 135****1234;
- 【地址】只显示到地区,不显示详细地址,比如:北京经济开发区***;
- 【电子邮箱】 邮箱前缀仅显示第一个字母,前缀其他隐藏,用星号代替, @及后面的地址显示, 比如:d**@126.com;
- 【银行账户】显示前六位,后三位,其他用星号隐藏每位1个星号, 比如:622260**********123。
n 项目类敏感数据脱敏规则:
- 【项目名称】: 前6个字加星号显示,对小于等于6个字的情况,对长度前50%的部分加星号显示;
- 【客户名称】: 前6个字加星号显示,对小于等于6个字的情况,对长度前50% 的部分加星号显示;
- 【地址】: 同“敏感个人信息脱敏规则”中的地址脱敏规则;
- 【银行账户】: 同“敏感个人信息脱敏规则”中的银行账户脱敏规则。
3.5 脱敏审计
敏感数据提供方应记录敏感数据的脱敏过程和脱敏规则, 用于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