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此处主要讨论分类的决策树。
决策树通常有三个步骤:特征选择、决策树的生成、决策树的修剪。
决策树学习的目标:根据给定的训练数据集构建一个决策树模型,使它能够对实例进行正确的分类。
决策树学习的本质:从训练集中归纳出一组分类规则,或者说是由训练数据集估计条件概率模型。
决策树学习的损失函数:正则化的极大似然函数
一 特征选择
信息熵:
当熵中的概率由数据估计(特别是最大似然估计)得到时,所对应的熵称为经验熵(empirical entropy)。什么叫由数据估计?比如有10个数据,一共有两个类别,A类和B类。其中有7个数据属于A类,则该A类的概率即为十分之七。其中有3个数据属于B类,则该B类的概率即为十分之三。浅显的解释就是,这概率是我们根据数据数出来的。
条件信息熵:
信息增益表示得知特征X的信息而使得类Y的信息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
条件熵H(Y∣X)表示在已知随机变量X的条件下随机变量Y的不确定性,随机变量X给定的条件下随机变量Y的条件熵,定义X给定条件下Y的条件概率分布的熵对X的数学期望:
信息增益:
信息增益比:
信息增益作为划分训练数据集的特征,存在偏向于选择取值较多的特征的问题。使用信息增益比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校正。
基尼指数:
基尼指数Gini(D)表示集合D不确定性,基尼指数Gini(D,A=a)表示集合D经A=a分割后的不确定性(类似于熵),基尼指数越小,样本的不确定性越小。
二 决策树生成
生成算法 | 划分标准 |
ID3 | 信息增益 |
C4.5 | 信息增益率 |
CART | 基尼指数 |
ID3:
C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