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英文词翻译成中文,就失去或者扭曲了其本来的“信息”。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being”这个词了,中国的哲学界一般翻译为“存在”(很可能又是受了日本学界的影响)。performance,中国管理学界一般翻译为“绩效”;effort,软件工程行业一般翻译为“工作量”。
功能点的这个词的命运也是如此!
其原词是Function Point,这个point在英文中是有重点、要点、核心的含义。
有些类似的词,其这方面的“语义”,已经被中国人潜移默化地接受且喜闻乐见,例如:“知识点”,“考点”。每当老师在课堂上面提及这些词语,聪明的学生们都会立刻聚精会神。
但是,在国内软件工程领域,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开发者,很多人都没有领悟到“功能点”这个词的“本义”,而是在乎其表面上的“数值多少”,“与工作量的匹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
我来划一个重点:功能点这词本义是指软件功能的“要点、基础点”。英文另一个词组来指代功能点,就是BFC(Basic Functional Components)——基础功能单元。
再来说一下故事点。
功能点的诞生,至少可以定位到1979年;而故事点的诞生,肯定是晚于2001年的“敏捷宣言”。
由此可推论,故事点的命名,很可能是借鉴(copy)了“功能点”。但是这个词组无论是在语义上,还是实践中,相比较都失去了“光彩”与“灵魂”。story的point到底是什么呢?到底什么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