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06 到 2014-04-13
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想法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你的行为完全受你的想法支配。不同的想法导致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养成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习惯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命运。这个影响过程很长,但最根本的地方在最开始的想法,后面的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一定要注意你的想法,因为这个想法将直接影响你人生的走向,人生就是想法累积而成的一条轨迹。关注自己的想法,反思自己的想法,调整自己的想法,培养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在和自己相处。
学会和自己相处
有这样一个人,与你相伴相随整个人生。可是,有一天你暮然回首时发现,你人生旅途中的很多遗憾,都是因为没有与这个人好好相处而导致的。这个人就是你自己,人生中,最难相处的是自己。人生所有的障碍都缘于心的障碍,会不会转换心念,能不能跨越心障,皆为人生大智慧。
1、积极的思维方式
ABC理论认为,外来激发性事件都是中性的,但是,由于人依据不同的认知评价系统,对外来激发性事件进行了积极或消极的自我解释,最终便导致了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就是说,决定人的情绪积极还是消极的,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理解。比如说,同一现实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从另一个角度看,就可能发现积极的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天堂地狱一念间。
变得幸福其实很简单,学会积极的思维方式。
2、接纳现实的自我
我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够理解什么样才是接纳自我,但这次看这本书的时候终于能够理解了,转变只需要一瞬间,但这之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接纳自己就是无条件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一切,客观承认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不足和失败,不做任何无谓的抗拒(发生了的,都是现实)。先承认自己,允许自己现在是一个普通人这个现实,当然,之后可以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提高自己,但那是在接纳自己之后的事。
追求完美没有错,但是过度的完美主义就是误区了,因为过度完美的背后,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是对自己的不接纳,是心灵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仔细想想也挺搞笑的,为什么会期望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呢?多么不现实、不成熟的想法呀。而且在做事之前就期待把事情做到完美,这个时候是怀着强烈的目的去做事,无形中也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这样大压力下事情反而做不好;相反,先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自己能做的就是按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但永远不可能做到完美(完美本身也没有标准衡量),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能把事情做到80%好,如果有天赋,能做到90%以上的好,但永远没有“完美”。
偏激固执地看待自己,强迫自己必须如何自我期望,也是不接纳自己的表现。比如把“我必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改为“我希望优秀,但首先是做一个平常人”。世界上有80%的人不接纳自己的父母,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
3、正确认识自我
不要让自我意识存在偏差。常见的情况是,一方面自我期望过高(自我膨胀,脱离实际,存在完美主义倾向。很多年轻人往往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实际做起事来就会眼高手低),一方面又自我评价过低(自我萎缩,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失望之下就会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年轻人的自我意识就是这样容易跑极端)。
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发展自我,学会主宰自我。一方面降低人生期待,学会用一颗平常心看自己(要允许自己有不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生的意义,全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之中,在每一天平凡的生活之中),一方面学会肯定自我,开发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把自己方方面面的优势找出来,慢慢地,这些优势会发生积极的标签效应,你也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能主宰自己)。
自我膨胀,就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从而变得自负,妄自尊大,觉得“自己了不起”。这与年轻人自我意识的不成熟有关,常常会混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把理想自我错当成现实自我。最常见的表现是抱怨别人不器重自己,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是自己积累还不够,而且,超群的才能往往是经历一番磨砺之后的事。
4、别跟自己过不去
自我设障,就是自己给成功预先设置了一个障碍。很多时候是为了维护和提高自尊,如果失败了不至于太丢脸,这是为了自我保护;如果成功了更有面子,这是为了自我提升。比如有的学生临近考试了却不努力复习,如果没考好,就认为主要是因为没好好准备,如果考好了,看我没准备都考这么好。越是追求完美,越是怕丢面子,也就越容易自我设障来保全面子。
正确获得自尊,一是自我外部显现,指通过个人显露出来的非本质的外观特征,来获取自尊的方式,主要包括容貌、身材、荣誉、身份地位、学习成绩、服饰外观6大块;一是自我内部确认,指通过个人确证自身所拥有的内在本质特征,来获得自尊的方式,包括知识、智力、能力、专长、成就体验、品行6大块。随着交往的深入,个人特征的吸引力,会从外表特征的吸引力,逐渐让位于内在特征的吸引力,人格魅力就是首要的内在吸引力。
目标颤抖。本来你在做事情A,但事情A能给你带来非常大的好处,这个时候你的心可能就会非常关注这个好处,这时就容易产生目标颤抖。目标颤抖的实质是心在颤抖,境界太低,心量太小,对眼前的名利太在乎了,太看重了,乱了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