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数分干货类知识博主,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故事与感悟,希望你可以更加了解我,而只要能让你有些许的感悟,我便会非常高兴。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从一个人孩提时代的种种表现,可以预测长大成人后的行为品性。这话不乏一定道理,因为基因与原生家庭的影响通常将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但往往随着一个人长大成人,越来越独立的在外闯荡,接触了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更多面,看到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便对这个世界产生自己的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而认知与为人处事方式也会随着自己的经历而逐渐修正变化。
基于此,我反感给他人‘贴标签’的这种偷懒行为,因为我相信人是不可以被标签框住的。人是如此伟大,它拥有坚毅、拥有情感与感受,具有太多可变性,以至于我相信没有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完全的预测和学习到人的感情与一生走向。对他人要少下一些定义,多一点感受。
关于我,大多数朋友不知道的是,我也曾有一段相对灰暗迷茫的人生阶段。‘自由散漫与敏感悲观’,这两个词可以概括曾经某个阶段的我。
身在985大学的我,大学阶段漫无目的逃课,没有自己喜爱的事物,从不思考未来,不善与人打交道只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考研半途而废,结果就是毕业后随波逐流去了银行。然而服务行业机械劳动且低自尊的生活彻底击碎了我,我申请去台湾读研以逃避这种生活。
读研的头一年我依旧沉浸在一种低价值自我感知中,找不到人生的努力方向与生活意义,曾有一个月时间的抑郁情绪。而当时交往的男友各方面都比我优秀,他学着有前途的专业,成绩好,家境好且多才多艺。看到为了他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的他,我深感自己的暗淡,陷入了又自责自卑却没有心力自我改变的境地。
而转折来源于他提议我们写交换日记互相打开心扉,之后我的抑郁情绪就逐渐消失,学习和生活上了正轨。感谢他,在我低沉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努力和有追求的人的样子。
从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展示开始,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做好每一次课堂presentation。同时,积极在网上搜寻信息,做自己的职业规划与求职准备。
后来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我校招进入了互联网头部大厂,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职业起点。同时随着工作的历练,我逐渐沉淀自己的方法论,也认识非常多优秀的朋友。从绞尽脑汁写不出文章到现在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以文章形式流畅表达。从羞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到现在不论在公司还是和朋友,都可以做到不卑不亢。在自我人格的建立与为人处事的方法上,近两三年迅速成熟。
回首以往,分享三个感悟:
1、极致的坦诚
曾经的我不懂拒绝,经常会因为害怕say no而强迫自己做一些自己本不十分愿意做的事情。而如今的我,更倾向于表达真实,会更勇敢的去指出一些问题的存在,因为我相信真正长久的关系的根基是坦诚与平等,而不是委曲求全。
一个人如果想要内心强大,就需要内在保持极度的坦诚,越坦诚,心胸越开阔,而你也会更深谙社会与人生的本性,极度的坦诚会让我们更真实面对自己。
2、钝感力
敏感容易被刺伤的我,也会因为别人对我的批评而耿耿于怀,在意他人的看法且极度爱面子。后来的岁月我终意识到,钝感力的重要性,这个概念源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
它是快速忘却失败的能力;是接受失败,继续挑战的能力;是坦然面对流言的能力;是对嫉妒与嘲讽心怀感激的能力;也是对表扬甘之如饴,但不得寸进尺的能力。
心智上保持外柔内刚的钝感,做事上保持见微知著的敏感。钝感加敏感,从来很宝贵。
3、与人交往
与什么样的人交往,自己也会愈发趋同,所以选择朋友很重要。只要是人就会有爱好,有情绪,有各种需求。而自己可以和朋友在良性互动下自我成长,这个非常关键。
人生诚然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但是也可找到道友和双修之人。在追求大道的路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就像我们的分析社群,便是一个集结同好的地方。人都有多重身份,无数个多重身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连接了各种各样的社交关系。
那么,人是可变的么,又为什么会变化?
很多东西都会变,人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认知。你18岁的时候因为爱情彻夜难眠要死要活,但我们不可以说你要理性,你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于18岁的你来说,爱情就是你的整个世界啊。用过来的眼光去审视曾经,对曾经是不公平的。什么东西最可贵,我认为真实的感受就是可贵的。
我们每个人,经历了种种成为了现在的自己,没有一个人是从一出生便可以知晓所有人生真理。在摸爬滚打中我们逐渐试错也逐渐成长,完善了自己的人格,有了自己独特的认知。
人生就是如此复杂又简单,希望我们可以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保持着自己最真实的那面。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