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 言文/庸老 7-23 大暑以来,新闻与动车齐飞,气温并热议共涨,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各方人士,上自总理、部长,下至学者、专家,宣示、答辩、置疑、点评,不一而足;围观网民更是议论纷纷,目不暇接焉。 事态如何发展,犹待观望;唯令老朽稍感不解者是:此番出面答记者问或发表议论之专家、学者中,独少西南交大人士。王梦恕院士虽为校友,目前似供职于北京交大;而北京交大则有几位先生连续发表评论,颇引人注目。窃念在机车、车辆、电气铁道供电诸领域,若谓我校居于权威地位,或属当仁不让也,如今事态发展,似更深广,议论已涉及路网规划,体制弊端乃至铁道部存废问题,我校专家出面,此其时也。对上不妨建言献策,以供采听;对下也可普及科技知识,释疑解惑。学者之道,不当如是乎? 8月3日 【TEC1940s留言】很正常,我校的专家学者,除了牵引动力尚能占一席之地外,早就没有当年张万久、任朗、孙竹生、曹建猷、高渠清、钱冬生、郭可詹这些德高望重的大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