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琪——下达“点火起飞”命令的人

李本琪,西南交通大学校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01指挥员,曾12次担任发射任务指挥员,每次都成功发射。他克服重重困难,精确指挥,确保火箭顺利升空。尽管收入不高,但他对航天事业充满热爱。

李本琪
——下达“点火起飞”命令的人


文/徐贞宇 王新阁

图  胡建兵 高峰

 

 编者按:李本琪,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系92届校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号指挥员,多次荣获全军及总装“优秀人才奖”,为我国成功发射卫星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本琪——下达“点火起飞”命令的人 - 唐院学子 -  唐院春秋

 

李本琪,这位下达“点火,起飞”命令的“嫦娥一号”卫星发射01指挥员,在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名闻天下。10~11月间,李本琪的曝光率不亚于任何一位明星大腕。当娱乐明星、文体明星备受追捧的时候,人们有理由记住这样的明星:他们扎根山沟,无私奉献、矢志航天,是托举神箭上天的英雄好汉。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位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校友,12次担任01指挥员,且次次发射圆满成功的传奇人物……

  

 火箭发射失败让他走进航天城

 坐在女生宿合前的草坪上,弹着心爱的吉他,吟唱汪国真的诗或者是吼起崔健的摇滚乐,是李本琪大学时代校园生活的普通景。

      与其他同学相比,李本琪显得略胜一筹。他每年都担任学生会干部,并连年荣获一、二等奖学金,毕业时还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当时的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一入校人生目标基本确定,那就是到铁路系统工作。李本琪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能和航天发生联系。

      1992年3月的一个下午,正在计算机系自动控制专业读大四的李本琪刚打完篮球、汗流浃背的他,风一般穿过校园静谧的林荫道,大跨步跃上长长的阶梯飞身前往教学楼——钥匙忘在宿舍了,他要到自习室找同学开门。路经教学楼值班室时,李本琪停下了脚步。“嘿,火箭露出来了!哎呀,镜头怎么不拉近点啊……”偌大的值班室里被同学们拥挤得水泄不通,原来中央电视台正在直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卫星发射盛况。  “这次发射不同凡响啊,是我国火箭发射外国卫星!”……同学们的热切议论让李本琪心生好奇,他顾不得浑身热汗一头扎在人堆里目不转睛地观看直播。

      那次发射失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对航天从不关注的李本琪不知怎地,心里忽然空落落的,就像自己考试失败了,他特别想冲到航天发射一线大干一场。临近毕业时,一位老师在班上宣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到学校招人,哪位同学愿意去?李本琪毫不犹豫第一个举起了手。后来一切出乎意料的简单,没有考试、没有面试,他很快就扛着行李到中心报到了。

一个巧合,一次心灵深处的撞击,让一个年轻人的命运与中国航天的发展交织在了一起。

李本琪——下达“点火起飞”命令的人 - 唐院学子 -  唐院春秋 

 

 数千名航天专家和科技人员由他指挥

      时光荏苒。一晃15年过去了,如今的李本琪已经是发射场上的头号指挥员,火箭测试发射的整个过程由他组织,发射场上数千名航天专家和科技人员由他指挥,火箭“点火”命令由他下达。自2000年6月至今,李本琪12次担任01指挥员,卫星发射次次全胜。

入伍l5年来,李本琪先后发现并排除各类故障近600起,确保了火箭不带任何隐患上天。在中国航天腾飞的征程中,李本琪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李本琪的01之路,一直与艰辛相伴,与危机相随。其间,既发生过暴风骤雨导致发射延迟的险情,也遇到过关键时刻火箭仪器故障频发的危机……各种意外险情均被他一一化解。2007年5月31日晚,3号发射场灯火通明,“鑫诺三号”卫星蓄势待发,发射窗口定在半夜零点。射前三个小时,有关人员忽然通报,天空中有积雨云积压,云层厚、云色黑,这种天气状况直接影响火箭飞行安全,有人建议推迟发射为宜。李本琪当即调来详细的气象资料,与气象专家紧急磋商。专家认为,从气象资料上看,射前一小时天气状况会有好转,那段时间是绝佳发射时机,如果推迟发射就要延误时日。李本琪认真思考后决定:按照预定时间发射。0: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着尼日利亚卫星直刺夜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98次飞行圆满成功。

  

    他的口令精确到了微秒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一位专家向李本琪表达了谢意,因为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实际时间与理论最佳时间误差只有0.2秒,这些微小误差节省的燃料足以让卫星在太空多工作一年。对于李本琪而言,这意味着,在火箭发射倒计时过程中,他所下达的数百道口令精确到了微秒。

 李本琪说:“时间就是生命,担任01指挥员的每一次发射,我都站在悬崖边;时间又不仅仅是生命,还是荣誉、使命、尊严、气节等等作为01必须面对的东西。就那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我要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2007年4月14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大雨滂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矗立在发射台上。进入负4分钟程序后,测试人员报告:一个为火箭供气的连接器未按规定脱落,若不在3分钟内脱落,火箭点火升空时必然被其拉扯住,火箭、卫星乃至整个发射场都可能不保。此刻,百余号人的远控大厅鸦雀无声,所有首长、专家和参试人员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李本琪身上。只见他临危不乱,在1分钟内连续下达7道口令,相关岗位人员心领神会、默契配合。终于,1分钟后故障排除,火箭顺利升空。

 短短1分钟,生死60秒。战友们说,李本琪是在刀尖上舞蹈的英雄,此话不假。因为那一分钟精彩“亮剑”,支撑起了长箭上“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标志的逆势起飞,那是所有航天人生命中最为华美的画面。那1分钟的成功,背后支撑的是15年披星戴月练出的硬功,是5475个日夜积累的苦功。

 2006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了年均8次以上卫星发射的高密度任务期,对于主管发射场区技术工作的李本琪而言,火箭测试周期要缩短,流程要优化,他要与时间赛跑。

 为适应中心高密度发射需要新建的三号发射塔,建设周期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里面太多的工作需要协调,太多的设备需要磨合。预计一个月的全航区合练,因发射任务来临不得不缩短为10天。就在这10多天的时间里,李本琪带领参试人员全力以赴,一举解决了200多个问题,并重新编制了新的火箭吊装对接程序,确保了航区合练顺利进行和三号发射塔的准时启用。

 以往,中心二号发射塔完成状态转换需要15天,才能执行另一种型号火箭的发射任务。经过李本琪与大伙儿优化程序,改进设备,创新方法,最快5天就可以完成;在他和参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火箭测试发射流程由以往的40天缩短为28天,为夺取高密度发射赢得了宝贵时间。

 

    叱咤风云的人月工资只有4000

      卫星、火箭的价值常常以千万美元来计算,李本琪当0l指挥员的表现也决定着价值数亿、数十亿的星箭“前途命运”。前两年李本琪负责发射场改造时每年经手的经费有上千万,这些钱他花起来眼睛都不眨一下,因为这投下的钱都会变成发射能力的提高。李本琪当年学计算机的同班同学,有的成了开上名车、住上洋房的大款,有的早已拿到了发达国家的绿卡,许多人邀请他一起创业,然而这个叱咤风云的人虽然每个月只有4000多元的工资,却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心爱的发射场,他心里算着另外一笔账。

 “选择这个职业并且坚持干了下来,主要是内心由衷的喜欢。其实也曾经考虑过换职业,但因为工作需要就留了下来。能够坚持在大山沟里从事航天工作,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我出生在农村,我小时候家里非常穷,穷到什么程度?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可以说我家是在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恢复高考后,母亲重新考大学,当时我正在上小学,我们母子共同学习,家庭环境逐步改善,国家真的给了我很多。我想现在正是回报的时候了,要多为国家做点事情。父母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李本棋说。

买不起好车,住不上洋房,无法给生病的孩子提供较好的治疗条件,在经济上,李本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人。然而,他的声音通过电视、广播传遍了全世界,内心是富裕的,富裕得让许多同学羡慕。他告诫自己,等离开航天城的时候,赚钱的机会多的是。

 李本琪不是一个能够超脱现实的人,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当然,现实也回报给他巨大的成就。入伍15年来,他主持研发的《发控台监测系统》等两个科研项目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全军及总装“优秀人才奖”,并享受军队一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并荣立二等功1次。前不久,他还被推选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候选人。

西南交通大学供稿,来源: 解放军生活, 写作时间: 2008-5-8 19:42:3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