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老顽童 的 引用 太湖之畔聚英才 引自宜洁的博客 《太湖之畔聚英才》 原文链接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2695f10100bi2p.html 排版/老顽童 1994年9月,唐山交大44届土木系的同学在苏州太湖边上海铁路局疗养所举行了一次金会(毕业50周年),我作为家属随衍新前往。该班教授、同学及家属到会的共37人。 疗养所背靠高山树林,面对太湖,层层树林围绕红楼,清静幽雅,空气新鲜,确是疗养圣地。餐厅食具,床上用具等全是高温高压消毒,吃得卫生,住得舒服。这里没有服务员,只有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和临时清洁工,把这间疗养所管理得井井有条,令人到此如到家。 主席台上挂着校党委书记亲笔书写的赠言:“爱国、爱校、尊师、团结、敬业”这贴切的赠语 9月14日,同学和家属一批又一批地从天南地北赶到。86岁高龄的李汶教授也偕同师母到来,西南交大(即唐山交大)的党委书记和校友会的主任也光临金会,说是护送李教授坐飞机来的。因为他是交大的宝贝和财富,其他的教授都相继去世。 15日上午,金会在西楼会议室召开了。主席台上挂着校党委书记亲笔书写的赠言:“爱国、爱校、尊师、团结、敬业”这贴切的赠语,使大家都感到高兴。 首先是李汶教授讲话,他说的“我虽然两袖清风,但从事教育事业感到自己很富有……”他的肺腑之言,使我们对他肃然起敬。其次是党委书记介绍学校近况,如今学校的新校舍,各类设备齐全,焕然一新。相形之下,我们那时读书多么艰苦啊!在一盏油灯下做那么多功课,眼睛都熬坏了,现在的同学是多么幸福呀! 下午,开座谈会,按学号点名发言。大家谈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往事。43级的方子云同学是水利工程师,他听说44级在苏州开金会,就带了夫人一起来了。他第一个发言:说他当年流亡在重庆,很向往交大,而交大在贵州平越,他没有路费前去,,就以流亡学生的身份向重庆教育部借100元,该部要银行担保,他只好找到一间银行的门卫给他在借条上盖了一个章,就借到了这笔钱。还在重庆流亡学生会又借了100元,才去到平越,进了交大。这说明那时唐山交大的名气是很大的。 铁道兵陈尧卿认为一个人要有恒,知足,锻炼,他每天4点多起床到院子里跑步,6点多回家吃早餐,然后读书阅报。天天如是,从不间断。 铁道兵唐维纶发言最长,谈他一生的经历,怎么去当翻译官,怎么去缅甸抢修公路,非常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领导如何的器重和提拔,他又念着旧诗:“别看龙钟老态,昨日翩翩少年”,(说到这里,看了着我一眼说:你们看钟宜洁如今是白发苍苍,当年她可是个妙龄女郎啊!)那时还有女的追我哩!他越说越起劲。说到他的婚姻更是眉飞色舞。他说当他还在小学的时候,他的妈妈就对他说过要送他一件礼物,他问:“什么礼物?”他妈妈说:“送给你一个老婆呀!”他听了很害羞。后来终于与那个姑娘订了婚。可小学毕业没结婚。中学毕业又去进了大学,读完大学还是没回家,又去当翻译官去了。辫子姑娘说:“不是唐维纶不嫁。”一直等到26岁,他被父母用电报追了回家,办完了婚事。结婚后,相敬如宾,白头偕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过得非常幸福。 大家鸦雀无声,都在听他讲美丽动人的故事。 顾家鹤也是白发苍苍,他在30多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贵州的苗族姑娘小董,大家叫她小苗子。现在60多岁还健步如飞。我叫她小妹妹,夫人中只有她最年轻。顾家鹤在会上发言,是说他建设桥梁的精确度的经验。他牢记交大教授治学严谨之风,把工作干得很出色。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动听,他们都是学校的精英,社会的栋梁,同学们久别重逢,自然千言万语也说不完50年的工作的成就和酸甜苦辣的生活。但时间很快过去,还有人要发言,已到晚餐时刻,只好散会了。这个晚上是大聚餐,美酒佳肴,大家互相敬酒,欢乐之声四起,我们陶醉在太湖之畔。 【老顽童按】:鸣谢 hantang06 提供报道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