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
1.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们也不是论量,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两个概念层次:本体论(客观层,与课客体本身因素相关,与主题因素无关)
认知论(从主题立场来考察的信息层次,既与客体因素有关,又与主题因素相关)
1.2、信息的质量属性
速记词:精完可及经验安
信息的质量属性 |
解释 |
精确性 |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
完整性 |
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 |
可靠性 |
信息来源合法,传输过程可信 |
及时性 |
信息的获得及时 |
经济性 |
信息获取、传输成本经济 |
可验证性 |
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证实或证伪 |
安全性 |
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
二、信息化
2.1信息化概念
(1)信息化从小到大五个层次:产企业国社
(2)信息化的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时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信息化层次 |
解释 |
产品信息化 |
如集成了车载计算机系统的小汽车 |
企业信息化 |
如CRM、ERP等 |
产业信息化 |
如交通运输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工艺、产品的信息化, 实现资源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
国民经济信息化 |
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4个环节, 通过信息进一步联成一个整体 |
社会生活信息化 |
指包括商务、教育、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拓展我们的 活动时空,提升生活品质。如智慧城市等 |
(3)信息化体系六要素
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应用是龙头、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技术和产业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基础、信息化人才是关键、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是保障
2.2、企业信息化
(1)概念:企业信息化就是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务处理、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2)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应遵循如下原则: 效益原则、 一把手原则、 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
(3)十二金工程
三、信息系统
3.1信息系统定义
(1)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专门的系统。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存储设备、感知设备、外设、人员以及把数据处理成信息的规程等。
(2)信息系统集成:采用现代管理理论(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作为计划、设计、控制的方法论,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部件按照规划的结构和秩序,有机地整合到一个有清晰边界的信息系统中,以达到既定系统的目标,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系统集成。
3.2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包括: 立项(系统规划)、 开发(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 运维和消亡4个阶段 (速记:花开云散)
运维:纠错、适应、完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