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构
文章平均质量分 84
lmy86263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第五篇:事件驱动的数据管理
本文出自Event-Driven Data Management for Microservices,作者 Chris Richardson, 写于2015年5月19日本文是构建微服务应用系列文章的第五篇。第一篇文章:介绍微服务架构并讨论了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和缺点;第二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描述微服务之间的通信不同方面;第四篇:探索与服务发现紧密联系的有关问题;本文将会改变方向,了解一下微服务应用中产生的分布式数翻译 2017-07-16 21:59:58 · 2850 阅读 · 0 评论 -
第一篇:微服务介绍
写在前面的话,这些文章是在NGINX的官方博客中发现的。是关于微服务的一系列的文章,本着好东西共享一下,同时也丰富一下自己,把这些翻译成中文,但是后来发现国内已经有很多人翻译了,我只能说我的品位还不差,和各位大牛步调还算一致,虽然已经有人翻译了,但是本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想法继续了下去。翻译 2017-07-03 21:35:25 · 3064 阅读 · 1 评论 -
第二篇:使用API网关
写在前面的话,这些文章是在NGINX的官方博客中发现的。是关于微服务的一系列的文章,本着好东西共享一下,同时也丰富一下自己,把这些翻译成中文,但是后来发现国内已经有很多人翻译了,我只能说我的品位还不差,和各位大牛步调还算一致,虽然已经有人翻译了,但是本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想法继续了下去。翻译 2017-07-10 22:40:07 · 5589 阅读 · 0 评论 -
第三篇:进程间通信
本文出自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in a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作者 Chris Richardson, 写于2015年5月19日这是该系列的第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介绍了微服务架构模式,以及与单体架构模式的比较,并讨论了使用微服务的利弊。第二篇文章阐述了应用如何通过API代理网关与微服务通信。本文我们将会了解一下系统中的服务之间如何进行翻译 2017-07-13 23:45:12 · 2997 阅读 · 1 评论 -
第四篇:服务发现机制
本文出自Service Discovery in a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作者 Chris Richardson, 写于2015年5月19日这是本系列文章的第四篇。第一篇文章:介绍微服务架构并讨论了微服务架构的优点和缺点;第二篇文章和第三篇文章:描述微服务之间的通信的不同方面;本文我们继续探索与服务发现紧密联系的有关问题。翻译 2017-07-15 13:58:45 · 14376 阅读 · 0 评论 -
第六篇:微服务部署策略的选择
本文是构建微服务系列文章的第六篇。第一篇介绍了微服务架构模式并讨论了微服务的缺点和优点。之后的文章讨论了微服务架构的不同方面:使用API网关、进程间通信、服务发现机制和事件驱动的数据管理。本文继续了解微服务的部署策略。一、动机部署单体应用意味着要运行一个或者多个极其庞大、复杂的相同应用。一般要提供N个服务器(物理或者虚拟的)并且在每个服务器上运行M个实例。单体应用的部署并不总是很直接的,但是相比微服翻译 2017-07-23 12:12:52 · 5535 阅读 · 0 评论 -
第七篇:单体应用重构为微服务
本文是构建微服务系列文章的第七篇,也是最后一篇。第一章介绍了微服务架构模式并讨论了微服务的利弊,之后的文章讨论了微服务架构的不同方面:API网关的使用,进程间通信,服务发现,事件驱动的数据管理以及微服务的部署。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单体应用迁移到微服务架构中。我(指作者)希望这一系列文章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微服务的架构,利弊和使用时机然而,很可能你正处理一个巨大、复杂的翻译 2017-08-27 00:43:24 · 4681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