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下磁盘读写速度测试 dd命令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Linux自带的dd命令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并通过多种测试方法评估磁盘性能。包括纯写速度、纯读速度以及读写速度的测试,并解释了测试结果的含义及不同测试方法的区别。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服务器装好系统之后,想要知道硬盘的读写是否能满足服务的需要,如果不满足硬盘的IO就是服务的一个瓶颈。所以我们需要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测试的方法很多,下面是使用linux 自带的dd命令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time有计时作用,dd用于复制,从if读出,写到of。if=/dev/zero不产生IO,因此可以用来测试纯写速度。同理of=/dev/null不产生IO,可以用来测试纯读速度。bs是每次读或写的大小,即一个块的大小,count是读写块的数量。

测/data目录所在磁盘的纯写速度:

[root@nagios ~]# time dd if=/dev/zero of=/var/test bs=8k count=1000000
1000000+0 records in
1000000+0 records out
8192000000 bytes (8.2 GB) copied, 52.5749 seconds, 156 MB/s

real    0m55.841s
user    0m0.507s
sys     0m15.706s

##红色部分是因为使用了time命令才显示的,因此需要time命令来计算复制的时间。

测/data目录所在磁盘的纯读速度:

[root@nagios ~]# time dd if=/var/test of=/dev/null bs=8k
1000000+0 records in
1000000+0 records out
8192000000 bytes (8.2 GB) copied, 49.0088 seconds, 167 MB/s

real    0m49.025s
user    0m0.559s
sys     0m6.383s

测读写速度:

[root@nagios ~]# time dd if=/var/test of=/tmp/test bs=64k
125000+0 records in
125000+0 records out
8192000000 bytes (8.2 GB) copied, 129.239 seconds, 63.4 MB/s

real    2m9.251s
user    0m0.114s
sys     0m21.494s

看来这个测试结果还不错,嘿嘿

备注:理论上测试复制量越大测试结果越准确。

 

正常测试的时候可能不止测试一边,可能会需要很多遍求取平均值,这个测试结果在普通的重定向是没有效果的 之后 google 了一下 用下面的方式重定向到一个文件

dd if=/dev/zero of=/var/test bs=8k count=1000000  2>> info

这样测试的结果就到info文件里面了



 1.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16k
  这个很不准确的,因为命令结束的时候数据还没有真正写到磁盘上去

  2.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16k conv=fsync
  这个还算准确,数据已经写入磁盘

  3.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4k oflag=dsync
  这个可以当成是模拟数据库插入操作,所以很慢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buyvm的磁盘性能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16k
  1073741824 bytes (1.1 GB) copied, 2.99687 seconds, 358 MB/s
  第一种方式得到的结果貌似很快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16k conv=fsync
  1073741824 bytes (1.1 GB) copied, 13.9241 seconds, 77.1 MB/s
  这次慢了很多,这个数据才有参考价值
  dd if=/dev/zero of=test bs=64k count=2k oflag=dsync
  134217728 bytes (134 MB) copied, 177.813 seconds, 755 kB/s
  这是buyvm的真正实力,在84的vps上测可是有20M/s


      -dsync 可以当成是模拟数据库插入操作,在/dev/zone中读出一条数据就立即写入硬盘

      -fsync 同样也是将数据已经写入磁盘,但是是在经过缓存后最后再写入硬盘



问: 以下几种方式测试磁盘读写速度有什么区别?

1
2
3
4
dd  bs=1M  count= 128  if= /dev /zero  of= test
dd  bs=1M  count= 128  if= /dev /zero  of= testsync
dd  bs=1M  count= 128  if= /dev /zero  of= test  conv=fdatasync
dd  bs=1M  count= 128  if= /dev /zero  of= test  oflag=dsync

答:区别在于内存中写缓存的处理方式。
1.

dd  bs=1M  count= 128  if= /dev /zero  of= test

没有加任何参数,dd默认的方式不包括“同步(sync)”命令。也就是说,dd命令完成前并没有让系统真正把文件写到磁盘上。所以以上命令只是单纯地把这128MB的数据读到内存缓冲当中(写缓存[write cache])。所以你得到的将是一个超级快的速度。因为其实dd给你的只是读取速度,直到dd完成后系统才开始真正往磁盘上写数据,但这个速度你是看不到了。所以如果这个速度很快,先不要偷着乐。呵呵
2.

dd  bs=1M  count= 128  if= /dev /zero  of= testsync

和前面1中的完全一样。分号隔开的只是先后两个独立的命令。当sync命令准备开始往磁盘上真正写入数据的时候,前面dd命令已经把错误的“写入速度”值显示在屏幕上了。所以你还是得不到真正的写入速度。
3.

dd  bs=1M  count= 128  if= /dev /zero  of= test  conv=fdatasync

加入这个参数后,dd命令执行到最后会真正执行一次“同步(sync)”操作,所以这时候你得到的是读取这128M数据到内存并写入到磁盘上所需的时间,这样算出来的时间才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4.

dd  bs=1M  count= 128  if= /dev /zero  of= test  oflag=dsync

加入这个参数后,dd在执行时每次都会进行同步写入操作。也就是说,这条命令每次读取1M后就要先把这1M写入磁盘,然后再读取下面这1M,一共重复128次。这可能是最慢的一种方式了,因为基本上没有用到写缓存(write cache)。

问:那应该用哪一种呢?
答:建议使用

dd  bs=1M  count= 128  if= /dev /zero  of= test  conv=fdatasync

因为这种方式最接近计算机实际操作,所以测出来的数据最有参考价值。


转自:http://blog.youkuaiyun.com/gzh0222/article/details/7615050?ticket=ST-2134713-MPiW2GYED2yu5tbJg1JC-passport.youkuaiyun.com

### 如何测试服务器的 IO 性能 #### 使用 `dd` 命令进行简单 IO 测试 可以通过 `dd` 命令模拟磁盘读写操作,从而评估 Linux 服务器的 IO 性能。该命令能够创建大文件或者复制设备上的数据流,进而帮助理解存储子系统的吞吐量和延迟特性[^1]。 示例代码如下: ```bash # 创建一个临时文件以测试写入速度 dd if=/dev/zero of=testfile bs=1G count=1 conv=fdatasync # 删除生成的文件 rm testfile ``` 上述脚本会生成一个大小为 1GB 的零填充文件,并同步刷新缓存至物理介质上,最终显示完成所需时间以及平均传输速率。 #### 利用 iostat 查看实时 IO 统计信息 iostat 是 sysstat 软件包的一部分,它可以报告 CPU 使用率及设备利用率、转数等详细的 IO 数据。通过定期运行此工具可获得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变化图谱,有助于发现瓶颈所在之处[^2]。 执行方式举例: ```bash # 安装sysstat(如果尚未安装) sudo apt-get install sysstat # 显示每隔两秒钟更新一次的结果共三次 iostat -dxm 2 3 ``` 这里 `-d` 参数表示仅展示设备统计;`-x` 提供扩展指标比如等待队列长度和服务时间百分比;而 `-m` 将单位转换成更易读的形式如 MB/sec 替代默认字节级别输出。 #### IOMeter 进行高级别的全面基准评 对于更加精确细致的要求来说,则推荐利用专门设计用来做此类工作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 **IOMeter** 。这款跨平台开源解决方案允许定制化工作负荷模式来匹配特定应用场景下的表现特征,例如数据库查询响应时间和电子邮件附件下载效率等等[^3]。 启动步骤概览: 1. 下载并解压最新版本二进制发行版; 2. 编辑配置文件定义目标驱动器路径以及其他参数设置; 3. 执行程序开始采集样本直到结束条件满足为止; 4. 导出 HTML 或 CSV 报告文档便于进一步分析解读。 #### 关键性能度量标准 (KPIs) 当谈及衡量服务器 io 效果的好坏程度之时,有几个核心术语不得不提及其意义: - **IOPS**: 表征每秒钟所能完成多少次随机访问请求的能力,通常作为评判固态硬盘(SSD)优劣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4]。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手段之外,还有其他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取决于具体环境需求差异情况之下做出最佳决策方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