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大模型】使用langsmith来监控你的大模型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我们可以使用langsmith来监控我们自己的模型。那么我们本文就来操作一把。

一、配置langsmith

首先我们要登陆进来官方网址。你可以用你的github账号登陆。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主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他已经有了一个内置的项目,我们不需要他的,我们自己创建自己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我们就看到配置信息的地方。你能看到他可以选择是不是langchain项目,可见他是支持非langchain的监控的,还是挺厉害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提供langsmith和langchain的关联

当我们都填写完的时候,那个配置信息的文本框就自动填充了对应的信息如下:

LANGSMITH_TRACING=true # 表示我们添加的是对langchain的监控
LANGSMITH_ENDPOINT="https://api.smith.langchain.com" # 我们这个监控项目暴露出来的端点地址
LANGSMITH_API_KEY="lsv2_pt_xxxxxxxbc8725973_6xxxxxxx148f" # 我们生成的key
LANGSMITH_PROJECT="x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如何通过Prompt微调大模型,特别是设计方法和应用场景。首先,我需要回顾一下Prompt微调的基本概念。根据引用[1],Prompt Tuning适用于需要快速调优且不改变模型内部参数的场景,比如问答系统、情感分析等。那设计方法的话,可能需要考虑不同的策略,比如直接指令、上下文示例、符号化模板等等。 然后,用户可能想知道具体有哪些设计方法。比如,直接指令法就是明确告诉模型任务,比如“请将以下文本分类为正面或负面情感:”。还有上下文学习,通过提供示例让模型理解任务。比如在翻译任务中给出几个例句,然后让模型继续翻译新的句子。符号化模板可能更结构化的,像填空式模板,比如“这句话的情感是__”。 接下来是应用场景,根据引用[1]和[3],Prompt工程就像考试大纲,引导模型生成好的输出。应用场景可能包括问答系统、文本生成、分类任务、信息抽取、翻译和摘要等。比如在客服场景中,Prompt可以设计成让模型生成简洁的回答,或者根据知识库检索结果来回答。 优化策略也很重要,比如渐进式提示,分步骤引导模型,或者使用系统消息设置角色。比如让模型扮演医生角色来分析症状,这样可能更专业。还有动态提示,根据用户输入实时调整模板,比如先判断用户意图再生成回复。 另外,需要注意Prompt设计的要点。比如明确性,任务要清晰;一致性,输入输出格式统一;可解释性,避免模糊的符号;容错性,处理边界情况。比如在情感分析中,可以补充“如无法判断请返回中立”。 用户可能还会关心如何验证Prompt的有效性,可能需要A/B测试或者人工评估。还有结合其他微调方法,比如引用[2]提到的LoRA、Prefix tuning等,可能需要结合使用来提高效果。 可能用户的实际问题是如何开始设计Prompt,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可能需要先明确任务类型,然后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比如指令式还是填空式,再根据反馈调整。同时,参考社区资源,比如Hugging Face的开源库,里面有很多实践案例。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用户可能进一步想知道设计原则、评估方法、常见错误、与传统微调的区别,以及具体的行业应用案例。比如医疗领域如何使用Prompt微调来处理病历分析等。</think>### Prompt微调大模型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场景 #### 一、Prompt微调的核心原理 通过修改输入文本的结构和语义提示(Prompt),引导预训练模型生成符合特定任务的输出,无需改动模型参数。这种方法利用大模型对语言模式的强大理解能力,将下游任务"翻译"为模型熟悉的表达形式[^3]。 #### 二、Prompt设计方法论 1. **直接指令法** 使用明确的任务指令作为Prompt: ``` "请将以下文本分类为正面/负面情感:{输入文本}" ``` 适用场景:情感分析、意图识别等分类任务[^1] 2. **上下文学习(In-context Learning)** 提供示例样本引导模型学习: ```python # 翻译任务示例 "苹果 -> apple 香蕉 -> banana 橘子 -> { }" ``` 适用场景:低资源语言翻译、格式转换 3. **符号化模板** 构建结构化占位符: ```python "这句话的情感是__。原文:{text}" # 填空式模板 ``` 适用场景:关系抽取、实体识别 4. **元提示(Meta-prompt)** 动态描述任务要求: ``` "你是一个资深律师,请用专业术语解释以下法律条文:{条款内容}" ``` 适用场景:专业化文本生成 #### 三、典型应用场景 | 场景类型 | Prompt设计示例 | 技术特点 | |----------------|----------------------------------------|----------------------------| | 智能客服 | "根据用户问题生成3个最简答的回复选项" | 输出格式控制 | | 医疗问答 | "基于最新诊疗指南分析以下症状:{症状描述}" | 领域知识引导 | | 代码生成 | "用Python实现快速排序,添加中文注释" | 多模态输出要求 | | 知识增强 | "参考[知识库]回答:{问题}" | 外部信息融合 | #### 四、优化策略 1. **渐进式提示** 分步骤引导模型思考: ```python """ 第一步:识别文本中的实体 第二步:分析实体间关系 第三步:输出JSON格式结果 输入文本:{text} """ ``` 2. **系统消息调优** 设置模型角色属性: ```python system_prompt = "你是有10年经验的呼吸科主任医师,用中文回答时使用专业术语但通俗易懂" ``` 3. **动态模板** 根据输入实时生成Prompt: ```python def generate_prompt(user_input): if "翻译" in user_input: return "将以下中文翻译成英文:{text}" else: return "回答以下问题:{question}" ``` #### 五、设计要点 1. **明确性**:任务描述需无歧义 *劣质示例*:"处理这个" → *优质示例*:"总结以下文本的核心观点(不超过50字)" 2. **一致性**:保持输入输出格式统一 ```python # 输入模板 "问题:{question}\n背景知识:{knowledge}\n要求:分点回答" ``` 3. **可解释性**:避免使用晦涩符号 *劣质示例*:"T→F: {text}" → *优质示例*:"判断以下陈述真假:{text}" 4. **容错性**:处理边界情况 ```python "如果无法确定情感倾向,请返回'中立'。文本:{text}" ``` #### 六、效果验证方法 1. **A/B测试**:对比不同Prompt版本的输出质量 2. **人工评估**:设置准确性、相关性等评估维度 3. **自动指标**:使用BLEU、ROUGE等指标量化评估 通过合理设计Prompt,可以在不修改模型参数的情况下,使175B参数级别的模型在特定任务上达到接近监督学习的性能[^2]。实际应用中常与LoRA等参数高效微调方法结合使用,形成"Prompt+参数微调"的混合方案[^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