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逆天的一件事是,我上一次发mybatis是在2022年10月15号,然后直到今天才开始总结下一篇Mybatis的东西。一年里面忙成那啥了,而且重心都投入在了Elasticsearch的学习上面,基本一年下来都在搞ES,并且考下了ECE认证,后续如果有时间,一直想写一些es学习的总结,分享一下。
现在貌似又要开始往管理岗位上面凑热闹了,以后可能会有多的时间来总结之前的一些学习了,这个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这里就当抱怨抱怨。哈哈。
一、缓存的意义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Mybatis中的缓存,我们之前说过缓存,那还是在2022年的时候,我们知道mybatis作为ORM框架,他的核心任务就是和数据库打交道。
我们又知道你和数据库打交道我们不说各家数据库对于文件系统的实现是不是自身自带缓存,他总归是要和磁盘打交道的,涉及到很重的磁盘IO操作(别抬杠,别和我说硬件的进化,我说的是相对很重)。
而我们面对这种一般就是在业务设计的时候都会想到缓存,是的常见的就是Redis缓存,我们会把数据库(磁盘中)的一部分数据预先加载在缓存中,而缓存是内存角度的操作,在内存中操作数据是很轻量级的。以后我们每次读数据库的时候就在缓存里面放一份,下次再读的时候就直接走缓存了,那么是不是就能提高请求的响应,提高业务的吞吐。
缓存中的数据在修改的时候也不需要直接就刷回磁盘,我们可以在一定时间频率内进行数据的写磁盘,这样对于你系统的吞吐也是很有提升的,当然前提是你能容忍一定的数据丢失问题。这些大概就是缓存的意义,但是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持久化,缓存的大小导致的数据换出,内存中存储的大小,这都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如果你想知道一些扩展的东西,可以去看redis的实现。这里不多展开说了。
既然知道了缓存的大致意义,他可以做到减少和磁盘IO的交互,转为和内存的交互,这样就能减少我们的性能开支。那么mybatis是和数据库打交道的,那么他是不是可以加入关于缓存的设计呢,答案是可以,他确实这么设计了一套接口API,并且以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方面我们自己进行扩展,你可以很方便的就扩展为你们自己的redis架构。
二、Mybatis中缓存的设计
mybatis中缓存是设计为接口的形式,方便后面的扩展和实现。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个扩展接口。
这个接口的位置是org.apache.ibatis.cache.Cache类,我们可以看到他是ibatis包中的一个接口。
这个接口有诸多的方法,我们可以借助idea的ctrl+F12组合键来看一下。
我们看到他作为缓存的顶层接口,实际上就约定了缓存操作的一些基础操作,看了一下也其实就那么回事吧。无外乎就是怎么把数据放入缓存(putObject),怎么把数据从缓存里面取出来(getObject),怎么把数据从缓存中移除出去(removeObject),怎么清除缓存(clear),其他的基本也是围绕这几个操作展开的一些更加细化的操作,我们说其实不用看他这个代码也能想到他就是这么些个功能。
原谅我这里再次吐槽一下,mybatis的源码注释,真的少。我的建议是要不干脆别加了。
这里需要额外说一件事就是那个getReadWriteLock这个方法,看着意思是获取读写锁,但是我们看一下源码:
/**
* 从3.2.6开始,mybatis已经移除了这个方法,所以其实他不重要。
* Optional. As of 3.2.6 this method is no longer called by the core.
*
* 以后的锁需要由提供缓存的人来维护这个并发安全,所以如果你怕麻烦,那我推荐你使用redis,服务端写入单线程,没有这个苦恼,我们一直都用它。
* Any locking needed by the cache must be provided internally by the cache provider.
*
* @return A ReadWriteLock
*/
default ReadWriteLock getReadWriteLock() {
return null;
}
那按照我们对于缓存的理解,自然你往缓存里面放数据的时候,就要指定数据的key,方便我们后面去根据这个key去取,自然putObject的参数就有两个,一个是标识key,一个是缓存的数据。
那我们取数据的时候自然就是根据这个标识去取,自然getObject的参数就是那个key.
移除数据和获取数据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找到这个数据。这个其实就类似于map,而缓存实际上也就是map的那个意思,可以一起理解一下。
clear不说了,属于AOE大招,直接全删,自然也不需要区分什么谁是谁,不要参数,直接全干掉。
至此我们是对于这个缓存有个大概的理解了。下面我们就来实际操作一下,我们看看咋用。亲爱的。
三、先让你来设计一下缓存
既然mybatis这么贴心为我们设计了缓存接口,我们只需要实现一下就能实现缓存功能。那你不试一把,实在是对不起远在大洋彼岸的那些大佬们(或者你用plus,那就稍微对得起他们了)。
来吧,我们来试试。试试就逝逝。
3.1、实现接口
第一步、我们先定义一个org.apache.ibatis.cache.Cache接口的接口实现类,就叫他IkunCache吧。
public class IkunCache implements Cache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void putObject(Object key, Object value) {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Object(Object key)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removeObject(Object key) {
return null;
}
@Override
public void clear() {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Size() {
return 0;
}
@Override
public ReadWriteLock getReadWriteLock() {
return null;
}
}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接口实现类的工作了,下一步我们要考虑一下既然是缓存,那么数据到底缓存到哪呢,redis?一上来就开大,不太好吧(实际上我本地没有redis环境)。我们先放在我们的本地内存试试。
3.2、制定存储结构
既然要在本地存,那作为java boy,本地其实就那么几种结构,存那么多缓存数据你高低得是个集合吧,那无外乎就是List,Set,Map这种,list和set不行,我直接否了,因为他们获取数据需要遍历。移除数据也要遍历。我用缓存是为了快,你给我来个遍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