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Ocean,偷袭亚马逊AWS的云计算小霸王

    DigitalOcean,通常被用户们称之为DO,我称之为云计算小霸王。说小霸王之前,我们说说10年前那个小胖子。

十年前的云计算小胖子

    在《云计算时代--本质、技术、创新、战略》一书中,我们用虚胖的小伙子来形容RackSpace,它几乎就是就是那个时代的云计算小霸王。

    Rackspace成立于1998年,10年后登陆纽交所,2005年进入虚拟服务器领域,2010年,Rackspace一度被视为亚马逊AWS的最大对手。此时,微软、谷歌还未正式入场,Oracle、IBM还在沉迷于上个时代的忧伤,刚刚成立的阿里云还在研究分布式系统Hadoop怎么该得更好更彻底一点。

       

    由于Rackspace在IaaS上做得比较早并且是少数将IPaaS看成核心业务的公司,其IPaaS产品线比较齐全,大家把它看成是AWS的直接竞争和挑战者,还有部分原因在于Rackspace是炙手可热的Openstack的发起者。2012年,Rackspace联合NASA宣布开源平台OpenStack的建立,一时风头无两,社区规模和活跃度直逼Linux项目,被称为“云计算操作系统”、“下一个Linux”,无数的IT巨头以它为原型发布产品、无数的500强公司和运营商以它为基础构建公有云私有云,更有无数的创业公司以它为基础发布私有欲公有云产品并获得融资。

    Rackspace2013年公有云服务的总营收近4亿美元,这是AWS的六分之一左右,这与Salesforce、IBM、Microsoft、Google在IPaaS上的营收相比也不逊色。彼时,rackspace是IaaS市场上营收排在AWS后的第二名。

    然而就在Rackspace最高光的这两年,微软谷歌发力,IBM、Oracle入局,投资猛增,价格战猛打。

    云计算市场太大了,Rackspace这个小胖子,似乎吃不下,吃了也消化不良。

    何况群狼环伺,Rackspace被放上收购席。

    之所以当时称之为虚胖的小伙子,而不是小霸王,主要基于两点:

    

    一方面是因为Rackspace面临的竞争对手都很庞大。虽然不是所有庞大的对手都很强大,但像Amazon AWS和Google cloud这样的对手是很强大的。特别是Amazon 的风格是重增长不重盈利,产品升级迭代快,规模大产品降价也频繁,这给Rackspace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既有价格上的,也有硬件一次性投入的,也有研发投入的,而且会反映到股价上。

    

    另一方面是因为Openstack展现出的商业收益很有限。Openstack在2012到2013年红得发紫,成为云计算在开源领域的旗舰项目。在2013年初,其股价在业绩和Openstack预期的刺激下,股价一度高达80美元,但随着Openstack本身的控制权的分散,和Rackspace在Openstack上获取商业收益的缓慢,2013年底股价已经到了40美元以下。

    当时对Rackspace的战略建议是:忘了Openstack,不计成本投入公有云IPaaS。

    不过后来的事我们都看到了,RackSpace被迫缴械投降了,重回IDC和托管主业。

    RackSpace发展云业务几乎与亚马逊同时,也就前后脚,可以说都有先发优势,能有当时的成绩,一是有先机,二是执行力还可以。但随着巨头的入场和竞争,很快打了退堂鼓。

    2014 年初,Rackspace和在云计算领域大打价格战,导致Rackspace利润不断下滑,最终退出与AWS的竞争。为了改善现金流状况,Rackspace开始专注于为大型企业提供高利润的云托管服务。

    Rackspace首席执行官TaylorRhodes后来在复盘这个决策时曾有这样的表述:“亚马逊在这种规模的游戏中,比我们这样的竞争者装备得更好,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核心业务来筹集资金。他们对这个市场的期望设定了一段很长的不赚钱的时间——他们是为了增长进行再投资。而我们的创新无法跟上这种脚步。”

    

    意思就是,这个局Rackspace没钱跟。

    从2005年至2012年间,Rackspace在云领域已经投入了近10亿美元,这确实是一大笔资金,但和其竞争者的投入相比,明显不值一提:

    

    

    Rackspace之后,硅谷云计算创业公司Joyent也放弃了独立发展,接受了三星集团的收购邀约。该公司CEO ScottHammond在一份公告中坦承,公司虽然技术领先,但是缺乏参与公共云市场竞争所需的规模。创立于2004年的Joyent是硅谷典型的技术创业公司,前后拿到过总额约2亿美元的融资,客户约有3万多家。

    

    2018年5月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了2018年版全球云基础设施即服务魔力象限,仅有6家供应商入选,其中包括亚马逊AWS、微软、阿里云、谷歌、Oracle和IBM,包括Rackspace等在内的14家企业从这份有影响力的报告上消失了。


    2018年之后,Gartner再不发布全球云基础设施即服务魔力象限,Gartner认为,市场已定,再无悬念。

    事实上,在Rackspace、Joyent头像后,2016年后,风投已经不再对公有云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大家达成了一致:公有云市场,格局已定,再无悬念。即使有,那也是IT巨头之间的战争,那是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的投入。

    此话自然不虚。

    DigitalOcean是个异类,它是在巨头悉数入场,竞争激烈,格局几乎稳定的情况下,入场并快速发展起来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