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攻城狮7号:个人主页
🔥 个人专栏:《AI前沿技术要闻》
⛺️ 君子慎独!
🌈 大家好,欢迎来访我的博客!
⛳️ 此篇文章主要介绍 大模型降价
📚 本期文章收录在《AI前沿技术要闻》,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查看!
⛺️ 欢迎各位 ✔️ 点赞 👍 收藏 ⭐留言 📝!
前言
2025年的六月初,AI圈被两场"大降价"彻底点燃了。
先是行业领头羊OpenAI挥出重拳,6月10日不仅推出了性能更强的"专业版"模型o3-pro,还把其主力模型o3的价格直接砍掉了80%,降幅之大,令人咋舌。
紧接着,6月11日中国的科技巨头字节跳动在国内市场投下"深水炸弹",其火山引擎发布的豆包大模型1.6,以一种近乎"白菜价"的姿态登场,将大模型的使用成本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点。
一边是全球AI的"风向标",一边是国内互联网的"流量王",两家巨头几乎同时选择"降价",这绝非巧合。这背后,究竟是技术成熟后的"成本雪崩"?还是市场白热化竞争下的"贴身肉搏"?这场从天价走向"白菜价"的浪潮,又将把我们带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一、OpenAI的"双面牌":一手普及,一手顶尖
我们先来看OpenAI的动作。它的策略可以总结为"一张一弛,双管齐下"。
(1)"弛"的一手,是o3模型暴降80%。
根据OpenAI公布的新定价,o3模型的输入价格从每百万token(可以理解为处理单元)10美元降至2美元,输出价格从40美元降至8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开发者和企业使用AI的成本,一夜之间被打了个"二折"。原本因为成本问题只能在小范围测试的应用,现在可以大胆地推向市场;原本觉得AI门槛太高的中小企业,现在也有了入场的机会。
OpenAI此举,显然是冲着"占领市场"去的。在AI领域,谁拥有最多的开发者,谁构建了最繁荣的应用生态,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话语权。通过大幅降低主力模型的价格,OpenAI正在迅速将自己的技术"铺"向全球,让o3成为AI时代的水和电,无处不在。这不仅是对谷歌Gemini、Anthropic Claude等老对手的直接"宣战",更是为了巩固自己"基础设施"地位的长远布局。
(2)"张"的一手,则是推出更贵的o3-pro。
与o3的"亲民"路线不同,o3-pro定位明确——专为高精尖任务而生。它的定价不菲,输入和输出价格分别是o3的10倍。但与之对应的是,它能在数学、科学、编程等高难度领域提供"博士级"的超高可靠性。
这步棋同样高明。它告诉市场:OpenAI不仅能做"人人用得起"的AI,更能做"解决最顶级难题"的AI。o3-pro的存在,是为了捍卫OpenAI在技术金字塔尖的地位,吸引那些对性能要求最苛刻的顶尖企业和研究机构,保证其在技术前沿的领先形象和盈利能力。
一手用低价的o3模型占领大众市场,一手用高价的o3-pro模型锁定高端用户,OpenAI的算盘打得非常精妙。
二、字节跳动的"闪电战":极致低价,剑指应用
如果说OpenAI的降价是"组合拳",那么字节跳动的豆包大模型则是一场"闪电战",其核心武器只有一个字——"快",或者说,用极致的低价,快速催生海量应用。
豆包大模型1.6的定价有多惊人?我们来算一笔账。
其主力模型的输入价格,在企业最常用的区间内,仅为0.8元/百万tokens。我们按1美元约等于7.2元人民币换算,OpenAI降价后的o3模型,输入成本约为14.4元/百万tokens。
这意味着,豆包的输入成本,只有o3的十七分之一还少。
这种定价策略,已经不能用"激进"来形容,它几乎是在"免费"的边缘试探。字节跳动为什么这么做?答案藏在"Agent"这个词里。
Agent,即"智能体",是AI发展的下一个重要方向。它不仅仅是能与人对话,更能像一个聪明的助理一样,主动理解任务,并调用各种工具(如浏览器、计算器、软件应用)去完成它。比如,你对它说"帮我订一张明晚去上海的机票",它就能自动打开订票软件,搜索航班,完成支付。
Agent要普及,有一个巨大的障碍——成本。因为它完成一个任务,可能需要和模型进行几十上百次的"对话"和思考,每一次都会消耗token。如果模型价格居高不下,Agent应用就永远是少数人的玩具。
字节跳动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它通过极致的低价,把Agent应用的门槛几乎降到了零。火山引擎总裁谭待的话一针见血:"模型使用成本也要降下来,才能推动Agent的规模化应用。"
字节跳动的底气,源于其庞大的业务生态和技术积累。它本身就是AI技术的重度使用者,抖音、今日头条等产品的背后,都有强大的AI技术在支撑。巨大的内部需求,摊薄了模型的研发和推理成本,让它有能力向外部客户提供如此有竞争力的价格。
可以说,字节跳动的目标非常明确:不做高深莫测的"屠龙之技",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让AI在中国成千上万的行业里"用起来",让Agent应用率先在自己的生态里"跑起来"。
三、价格战背后:技术、生态与未来
无论是OpenAI还是字节跳动,降价都不是亏本赚吆喝的冲动之举。这背后,是深刻的技术变革和商业考量。
首先,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大模型的推理成本(即运行模型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更优秀的算法、更高效的硬件利用率、更精巧的模型结构,都让AI巨头们有底气降价。今天的价格战,是建立在过去几年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其次,这是一场关于"生态"的战争。就像PC时代的Windows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OS/Android一样,AI时代也需要自己的"操作系统"。大模型就是这个操作系统的内核。通过低价吸引开发者在自己的模型上构建应用,就能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应用越多,模型就越有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和开发者,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生态圈"。
最后,巨头们瞄准的是"AI即服务"(AI as a Service)的未来。 正如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所说,AI的成本最终会变得像电力一样便宜。当AI成为一种无处不在、按需取用的基础服务时,它将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重塑每一个行业。现在的大幅降价,正是在为这个未来铺路。谁能率先把AI做成便宜、好用的"水电煤",谁就能掌握下一个时代的主动权。
四、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场浪潮?
这场突如其来的价格战,对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机遇和挑战。
对于开发者和创业者而言,这是一个黄金时代。低廉的成本意味着可以大胆试错,许多过去因成本高昂而无法实现的想法,现在都有了变为现实的可能。AI应用的创新浪潮,正蓄势待发。
对于广大企业而言,AI不再是"高科技"的代名词,而是可以实实在在提升效率、创造价值的工具。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型,如何将AI与业务流程深度结合,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答题。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我们将很快在日常使用的软件、App和各种服务中,体验到更智能、更便捷的功能,而这一切的成本,最终会变得微不足道。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加速行业的洗牌,导致市场份额向少数巨头集中。但这股由技术和竞争共同驱动的"降价潮",无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着AI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个AI被集成到万事万物中的时代,正加速到来。而2025年夏天的这场价格战,或许正是这个新时代开启的序章。
看到这里了还不给博主点一个:
⛳️ 点赞
☀️收藏
⭐️ 关注
!
💛 💙 💜 ❤️ 💚💓 💗 💕 💞 💘 💖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你们的点赞就是博主更新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