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交付绩效度量

在快速敏捷开发模式下,主要是要求技术能够快速响应,但并不是对质量没有要求,那么在又快又要质量好的前提下,如何去度量?

主要参考文章,软件交付效能度量 - Thoughtworks洞见

说明:如何在敏捷开发模式下,拆分需求——用户故事,如何建立度量指标,有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和指导原则。

这种开发模式适合面对用户市场,手机APP的开发模式。

对质量度量的升入了解,对本文的一些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一下斜体字部分是后续的解读,

参考资料:持续交付报告解读:敏稳双运,精英级效能组织DevOps五大黄金指标-优快云博客

速度指标

  • 变更前置时间,个人解读:包括开发和测试,技术端的吞吐量,业务能力。

去掉需求占用的时间,体现开发,测试,技术团队实现变更的时间。

  • 部署频率   作者认为频率高是好事情,个人认为频率高,版本发布频繁,在测试角度会增加工作量,对质量并不是一个好的指标。

从技术团队角度就是持续交付的角度,快速交付的角度,去衡量某种特别的项目,实现一个需求的部署时间,换算成一个月可以交付几次,从而体现部署频率

以上两个是从速度角度,来衡量技术团队响应速度的指标。

稳定指标

  • 变更失败率,基于以上理解,出现了这个指标,那么意味着前次版本有缺陷,所以不断提交版本,从变更次数上体现问题。可理解成一次通过率。

深入了解以后,认为这个指标是从需求提出到上线,上线失败的衡量指标,从稳定的角度,一个新的需求,就是一个变更,新需求顺利上线的能力;失败率越低,就意味着整体团队维持稳定的能力越高,能持续接受需求的变更实施。但是需要明确失败的定义,是从需求价值回溯的角度,还是指上线失败的情况。

  • 服务恢复耗时,服务恢复耗时是指当服务中断或降级后,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将服务恢复正常。反向思维,统计缺陷类的耗时,花费时间越长,一个反馈技术的整体能力,或者反馈需求的逻辑复杂型。通过事后分析原因,反应是技术问题,还是需求问题。

从生产运维的角度,类似callcenter的机构,面对客户反馈的问题(导致服务中断或者降级),统计运维的技术团队,解决一个问题的恢复时间。还有一个角度从修复这个这个故障,开发和测试总体耗费的时间。去计算平均耗时。

诊断型指标

常见的"诊断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1. 平均构建时间
  2. 测试覆盖率
  3. 代码圈复杂度
  4. 团队速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