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文章精选
文章平均质量分 79
wolftop
秋风落叶乱为堆 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 任它落地自成灰
展开
-
宇宙最初几微秒
<br />在最近的原子核对撞实验中,物理学家复制出宇宙诞生最初几微秒内的环境。他们惊奇地发现,当时充斥宇宙的,并不是理论学家先前推测的理想气体,而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理想液体。 <br /> <br />数以千计的粒子从两个金原子核之间的一场超高能对撞中倾泻而出,<br />被RHIC的STAR探测器拍到。碰撞时的环境模拟了大爆炸最初几微秒的情况。<br /><br />撰文 迈克尔.赖尔登(Michael Riordan) <br /> 威廉.A.扎伊奇翻译 2010-12-18 16:58:00 · 1448 阅读 · 0 评论 -
多重宇宙中时间不会终止
转自:新科学家杂志很多理论指出,空间的不同部分处于不断的暴涨之中,不断产生新的宇宙,因此我们所生活的宇宙仅仅是存在于数量不断扩充的宇宙之海中的一个孤岛 导读:时间是否会终结?英国著名科学杂志《新科学家》近日撰文对这一问题行了探讨,文章称,根据一个科学小组的研转载 2011-08-17 14:20:53 · 1578 阅读 · 0 评论 -
真实世界的“真实”
<br />时间:2010-11-05 13:49来源:《环球科学》2010年第11期<br /> <br />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求能够统一所有物理学的那个终极理论。现在看来,他们或许不得不止 步于一组理论,无法将它们合为一体。<br /> <br />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 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 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 世界变得扭曲。抛开这一法案给可怜的金鱼带来的福祉不谈, 这个故事转载 2011-04-07 09:22:00 · 1016 阅读 · 1 评论 -
早期宇宙可能只以2维形式存在
<br />时间:2011-03-28 09:15来源:科技日报<br /> 当时的宇宙比现在更小但能量水平和温度要高得多。他们通过观察宇宙射线,发现了一些与低维度概念相关的实验证据,并提出了一种能在实验中探测低维度的方法。<br />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两所大学的物理学家从理论上论证了宇宙中存在更低维度的可能性,即在宇宙早期,可能只有2维,也就是1维空间加1维时间,当时的宇宙比现在更小但能量水平和温度要高得多。他们通过观察宇宙射线,发现了一些转载 2011-03-28 10:51:00 · 823 阅读 · 2 评论 -
原子间单量子能量交换首实现 简化信息处理过程
<br />时间:2011-02-25 16:42来源:科技日报<br /> 这一技术简化了信息处理过程,可用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量子网络中。<br />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物理学家首次在两个分隔的带电原子(离子)之间建立了直接运动耦合,实现了原子之间的单量子能量交换。这一技术简化了信息处理过程,可用于未来的量子计算机、模拟技术和量子网络中。相关研究发表在2月23日的《自然》杂志上。<br /> 研究人员解释说,他们让两个铍离子在电磁势阱中震荡进行能量交换,这一交换转载 2011-02-25 17:41:00 · 1335 阅读 · 0 评论 -
科学家提出记忆形成新解 大脑玩的拼图游戏
<br />时间:2010-09-15 13:45来源:科技日报<br /> <br />研究表明,多次激活同样的神经连接方式能将事物印在记忆里。<br /> <br /><br /> <br /> 当记忆一件事情时,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能加强对事件和单词的回忆。然而记忆形成的神经机制长期以来依旧是个谜。科学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fMRI)分析了大脑活动图像,结果发现,通过多次学习记住一张面孔或一个单词,与忘掉它相比,其神经活动在多个脑区显示出更大的相似性。《科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转载 2011-01-13 10:51:00 · 1365 阅读 · 0 评论 -
大脑暗能量
<br />时间:2010-04-02 10:04来源:《环球科学》2010年第4期<br /> <br />现已证实,当我们的大脑在休息时——比如坐在椅子上发呆、躺在床上睡觉,或接受了麻醉,各个脑区之间仍在不停地传递信息。这种不间断的信息传递被称作大脑的默认模式,它所消耗的能量是我们拍打苍蝇,或有意识地对其他外在刺激作出反应时所耗能量的20倍。<br /> <br /> <br />大脑的默认模式<br /><br />● 神经科学家长期认为,当我们休息时,大脑中的神经回路转载 2011-01-06 10:33:00 · 773 阅读 · 0 评论 -
硬件黑客
<br />时间:2010-09-03 18:54来源:《环球科学》2010年第9期<br /> <br />数字时代,不仅仅有软件病毒——无处不在的芯片在出厂时可能就已经存在安全隐患。芯片一旦遭遇攻击,后果将是灾难性的。<br /> <br /><br /> <br />芯片设计<br /><br />● 芯片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漏洞也越来越多。<br /><br />● 电路设计一般由多个研究团队分别开发的不同模块整合而成。也许在电路出厂很久后,隐藏在硬件中转载 2010-12-23 20:22:00 · 1800 阅读 · 1 评论 -
揭秘暗物质与反物质
<br />时间:2010-12-21 10:22来源:现代快报<br /> <br /> <br />为什么反物质遇到正物质就同归于尽?暗物质是怎么被发觉的?<br /> <br /> <br /><br /> <br /><br /> <br />科学家最近在银河系中心发现气泡结构<br /> <br /><br /> <br />近日,清华大学与二滩公司联合建立的中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也是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极深地下暗物质实验室”投入使用,这标志着全转载 2010-12-22 10:37:00 · 2060 阅读 · 0 评论 -
暗宇宙里的隐秘生活
时间:2010-12-15 10:58来源:《环球科学》2010年第12期暗物质和暗能量构成的“暗宇宙”,与我们的宇宙交织在一起。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暗宇宙中的暗居民们或许过着跟我们一样丰富精彩的隐秘生活。▲暗物质通过引力将宇宙塑造成了一个由星系构成的网络。理论学家现在猜测,暗物质或许还会施加其他作用力。这张图片来源于2005 年的千禧模拟(Millennium Simulation)项目,描绘了一片宽约16 亿光年的宇宙区域中物质的分布状况。撰文 冯孝仁(Jonathan F转载 2010-12-21 21:06:00 · 733 阅读 · 1 评论 -
研究:我们的宇宙至少四次进入其它宇宙
<br /> <br />科学家们日前表示,他们发现了久远以前我们所在的宇宙曾经受到其它与我们平行的宇宙“挤压”的证据。<br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导,伦敦大学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史蒂夫‧菲尼(Stephen Feeney)和他的研究团队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案进行研究后得出了这一惊人的结论。研究团队称,他们已经找到证据表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中发现的四个圆形图案是“宇宙擦痕”,这意味着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至少四次进入过其它并行的宇宙。<br />这一发现基于现有的宇宙永恒膨胀理论,又称多元宇宙理转载 2010-12-18 23:42:00 · 928 阅读 · 0 评论 -
怎样制造时间机器
怎样制造时间机器——那或许不太容易,但是有可能是可行的保罗·戴维斯良忠译自《科学美国人》2002年9月号 在时间中向未来旅行是足够容易的。如果你接近于光速运动或者身处强大的引力场中,会感到时间流逝得比其他人更缓慢——换句话说,你进入了他们的未来。 旅行到过去可需要相当的技巧。相对论允许这一旅行发生在特定的时空结构里:一个旋转的宇宙,一个旋转的柱体,以及非常著名的虫洞——一条贯穿空间和时间的隧道。 自从H. G. Wells于1895年撰写了他的著名小说《时间机器》以来,时间旅行便成为一个流行的科幻小说转载 2010-12-18 22:04:00 · 1151 阅读 · 0 评论 -
时间是幻觉?
<br />时间:2010-07-19 09:36来源:《环球科学》2010年07期<br /> <br />有关时间和改变的观念,或许是从一个根本上完全静态的宇宙中涌现出来的。没有了时间,世界就应该完全静止。主张时间不存在的理论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如果这个世界实际上并没有在发生变化,我们又如何能够看到改变?<br /> <br /><br /> <br />▲静态中的动态:基思·彼得斯(Keith Peters)用这幅画探讨了这样一个想法:本质上静态的世界依然可以使人感觉到转载 2010-12-18 16:57:00 · 1479 阅读 · 1 评论 -
神秘的宇宙、神秘的人
大约137亿年前,天地混沌一片,没有恒星,没有星系,没有行星,也没有人类,然后,毫无征兆的大爆炸产生万物,我们所处的宇宙在一个天体火球中诞生,随后,万物从虚无中产生。大约100亿年后,名叫地球的行星上开始有生命出现,最终,这个星球上出现了如今在其上漫步的你、我、他……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但它确实发生了,而且仍然在不断发生。 人类自从诞生伊始,就一直被几个问题所困扰:我们来自何转载 2011-11-15 10:59:45 · 5904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