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2 ext3文件系统
Linux ext2/ext3文件系统使用索引节点来记录文件信息,作用像windows的文件分配表,每个文件有一个唯一的索引节点号,目录只是将文件的名称和它的索引节点号结合在一起的一张表,目录中每一对文件名称和索引节点号称为一个连接。
ext3文件系统是日志文件系统,ext2文件系统是非日志文件系统。
什么是日志文件系统
日志文件(Log files)是包含系统消息的文件,包括内核、服务、在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等。不同的日志文件记载不同的信息。日志文件系统比传统的文件系统安全,因为它用独立的日志文件跟踪磁盘内容的变化。
一句话,日志文件系统就是有记录信息的文件系统
好处:
在分区中保存有一个日志记录文件,文件系统写操作首先是对记录文件进行操作,若整个写操作由于某种原因(如系统掉电)而中断,则在下次系统启动时就会读日志记录文件的内容来恢复没有完成的写操作。而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而不是ext2文件系统的fsck那样在大型服务器情况下可能需要几个小时来完成扫描。
FTL闪存转换层
全称是flash translation layer,FTL是一种软件中间层,最初是由intel提出的,用于将闪存模拟成为虚拟块设备,从而能够在闪存上实现FAT等等块设备类文件系统。
UBI文件系统
在linux-2.6.27以前,谈到Flash文件系统,大家很多时候多会想到cramfs、jffs2、yaffs2等文件系统。它们也都是基于文件系统+mtd+flash设备的架构。linux-2.6.27后,内核加入了一种新型的flash文件系统UBI(Unsorted Block Images)。这里简单介绍下UBI文件系统加入的原因,及使用方法。我也是刚接触到这个文件系统,可能有理解不对的地方,也请指正。
一、产生的背景
FLASH具有的“先擦除再写入”、坏块、“有限的读写次数”等特性,目前管理FLASH的方法主要有:
1、采用MTD+FTL/NFTL(flash 转换层/nand flash转换层)+ 传统文件系统,如:FAT、ext2等。FTL/NFTL的使用就是针对FLASH的特有属性,通过软件的方式来实现日志管理、坏块管理、损益均衡等技术。但实践证明,由于知识产权、效率等各方面因素导致本方案有一定的局限性。
2、采用硬件翻译层+传统文件系统的方案。这种方法被很多存储卡产品采用,如:SD卡、U盘等。这种方案对于一些产品来说,成本较高。
3、采用MTD+ FLASH专用文件系统,如JFFS1/2,YAFFS1/2等。它们大大提高了FLASH的管理能力,并被广泛应用。
JFFS2、YAFFS2等专用文件系统也存在着一些技术瓶颈,如:内存消耗大,对FLASH容量、文件系统大小、内容、访问模式等的线性依赖,损益均衡能力差或过渡损益等。在此背景下内核加入了UBI文件系统的支持。
转:jffs2,yaffs2,logfs,ubifs文件系统性能分析
在嵌入式领域,FLASH是一种常用的存储介质,由于其特殊的硬件结构,所以普通的文件系统如ext2,ext3等都不适合在其上使用,于是就出现了专门针对FLASH的文件系统,比较常用的有jffs2,yaffs2,logfs,ubifs。那么对于这几个文件系统,如何选择一个针对自己的硬件最合适的呢?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性能优劣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