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客整理自网络,仅供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邮箱:rom100@163.com。
802.11帧的三种类型:
管理帧:负责监督,主要用来加入或退出无线网络,以及处理基站之间连接的转移事宜。
控制帧:与数据帧搭配使用,负责区域的清空、信道的取得以及载波监听的维护,并于收到数据时予以正面的应答,借此促进工作站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数据帧:好比 802.11 的驮马,负责在工作站之间传输数据。
1、管理帧
(Beacon(信标)帧)
(Probe Request(探测请求)帧)
(Probe Response(探测响应)帧)
(ATIM帧)
(Disassociation(解除关联)与Deauthentication(解除认证)帧)
(Association Request(关联请求)帧)
(Reassociation Request(重新关联请求)帧)
(Authentication(身份认证)帧)
1. 帧控制结构(Frame Control)
1) Protocol Version: (协议版本)通常为0
2) Type: 帧类型,管理帧: 00
3) Subtype: 进一步判断帧的子类型
3.1) Beacon(信标)帧
3.2) Probe Request(探测请求)帧
3.3) Probe Response(探测响应)帧
3.4) ATIM帧
3.5) Disassociation(解除关联)
3.6) Deauthentication(解除认证)帧
3.7) Association Request(关联请求)帧
3.8) Reassociation Request(重新关联请求)帧
3.9) Authentication(身份认证)帧
4) To DS: 表明该帧是否是BSS向DS发送的帧
5) From DS: 表明该帧是否是DS向BSS发送的帧
6) More Fragment: 用于说明长帧被分段的情况,是否还有其它的帧,如果有则该值设置为1
7) Retry(重传域): 表示该分段是先前传输分段的重发帧。
8) Power Management: 表示传输帧以后,站所采用的电源管理模式
8.1) 为1: STA处于power_save模式
8.2) 为0: STA处于active模式
9) More Data: 表示有很多帧缓存到站中。即至少还有一个数据帧要发送给STA是设置为1。
10) Protected Frame: 表示根据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算法对帧主体进行加密。如果帧体部分包含被密钥套处理过的数据,则设置为1,否则设置为0
11) Order(序号域): 在长帧分段传送时,该域设置为1表示接受者应该严格按照顺序处理该帧,否则设置为0
2. Duration/ID(持续时间/标识)
表明该帧和它的确认帧将会占用信道多长时间,Duration 值用于网络分配向量(NAV)计算
3. Address Fields(地址域):
1) Destination Address
2) Source Address
3) BSS ID
4. Sequence Control(序列控制域): 用于过滤重复帧
1) MSDU(MAC Server Data Unit), 12位序列号(Sequence Number)
2) MMSDU(MAC Management Server Data Unit), 4位片段号(Fragment Number)组成
5. Frame Body(Data): 发送或接收的信息。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帧来说,这个域的格式差别较大
1) Beacon(信标)帧
1.1) Timestamp(时戳)位: 可用来同步 BSS 中的工作站 BSS 的主计时器会定期发送目前已作用的微秒数。当计数器到达最大值时,便会从头开始计数
1.2) Beacon inter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