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战项目管理
理论联系实际的描述项目管理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
leezy_2000
《完美软件开发:方法与逻辑》作者
展开
-
团队里A和B吵架了,经理M该干啥?
有时候正工作呢,突然就会听到两个兄弟声音放大,言辞也开始变的激烈。这事儿实在太常见,以至于不需要具体案例大多数人就能想象到是怎么个场景。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个时候经理M应该干点什么?我个人感觉,有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定不太行。一是完全置之不理,就是假装没看见,你们吵成什么样算什么样。一是什么事都管,一有争吵就开始调解,消除所有不“和谐”声音。前者比较失职,工作中,人员间矛盾大多与工作有关,完全不处理原创 2012-12-10 00:19:08 · 6121 阅读 · 3 评论 -
现代软件工程里的困惑
在众多软件相关的知识中,软件工程绝对是很特别的一个。很多人很鄙视软件工程,说:我一看到软件工程的书就直接略过;与之相对应,很多人很推崇软件工程,会花很大的心思去研究敏捷、CMMI等。刚入职场的程序员大致上是讨厌软件工程的,因为这东西离自己的实践有点远,并且主要是添加束缚。 但既然更加复杂纷繁的历史都可以总结出规律,软件开发没道理就总结不出可以遵循的规律。也许真的事实是:并不是软件工程没有用,而实在原创 2012-12-02 23:59:13 · 8230 阅读 · 17 评论 -
从代码里你可以看到什么?
经常有小同事和我说,这程序的代码写的太垃圾了,什么水平。确实如此,大部分持续存在一段时间的程序代码质量都不怎么样。从圈复杂度的角度看,超过15的代码就很看了会头疼了,但可怕的是圈复杂度到70,、80的也不是没有。谁要摊上改这种代码,估计上吊的心都有:不改不行,改了谁知道出什么问题? 从这种代码里能看出来什么,很说明的人的心境。说看到技术水平较差的大多是刚毕业的兄弟。说看到利益纠葛,人心世道的大概就原创 2012-11-26 07:19:08 · 4807 阅读 · 4 评论 -
评李彦宏先生的内部邮件
引子这两天读了李彦宏先生给内部员工的内部邮件,感觉应该是真的,所以稍微做点评价。邮件有三个要点,并不复杂:提倡面对变化、反对小资呼唤狼性、减少管理层级。 这三者间应该是因果关系,因为要面对变化,所以反对小资,小资没有战斗力。因为要激发狼性,所以要减少管理层级,提升效率。 简评单纯从逻辑上来分析,这封邮件提倡的东西是会失败的,李彦宏先生发现了问题但解题思路很可能偏了。什么是狼性,狼性也许表现为敏锐的原创 2012-11-07 23:57:33 · 6415 阅读 · 11 评论 -
程序员需要了解的一点组织行为学知识
程序员由于天天和逻辑打交道,所以在世故的人眼里往往显得过于简单。近来看组织行为学,发现其中一节列了很多特别的技能。考虑到也许他们对程序员群体很有启示意义,就追加了一点说明,把它放在博客里。相信这对想成为管理者的程序员是有意义的。我个人的观点很简单:一个人可以拒绝厚黑和莫名其妙的复杂,但也不能被人认为是傻蛋。从这个角度看,把这个记下来是有点意义的,当然把这个的优先级抬到基本技术技能之上就走火入魔了。原创 2012-10-29 00:50:34 · 4229 阅读 · 2 评论 -
【理想流】CMMI批判(一)
CMMI这个模型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模型本身是否成熟,而在于这一模型所牵连到的诸多困难通常很难克服,最终导致这一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时候的结局只能是形式大于内容。CMMI批判之二CMMI的边界CMMI起源于美国国防部,这一出身直接决定CMMI是为了解决大型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来到这世上的,并最终导致CMMI成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方法论。大方法论意味着其复杂度偏高,复杂度偏高也就意味着推行成本以及ROI(原创 2011-10-21 06:25:05 · 2818 阅读 · 8 评论 -
【理想流】项目管理本质论
引言在项目管理这样的领域中有一种很不好的趋势,那就是许多局中人逐渐的迷失自我。而在偏向社会学的领域中,一旦我们相信理论多于相信自己,也就意味着我们开始犯错。项目管理是与数学等自然科学完全不同的学科。数学上,一旦有人证明了1+1=2,那么这条规律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但项目管理不行,A说他用了某方法做指导取得了巨大成功,B却可能说他也用了,基本没什么帮助,而他们却可能同时都是对的。项目管理虽然本身原创 2011-10-12 00:57:09 · 7133 阅读 · 29 评论 -
组织行为学对项目管理的意义(1)
在MBA的课程中有一门是组织行为学,就我个人感觉项目管理者别的科目不看也罢,组织行为学这门还是看看比较好。组织行为学被定义为这样一种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通俗的讲就是研究一个人的行为规则,比如人的需求层次会如何影响动机,又会如何影响人的行为。饿的要死的人,是不适合总谈理想的。研究一个群体的行为规则,比如从众心理如何产生以及如何预防。研究组织结构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比如原创 2012-10-10 01:56:32 · 5447 阅读 · 3 评论 -
组织行为学对项目管理的意义(2):人格的大五模型
人格可以理解为情绪,思维方式,习惯的复合体,具体左右一个人对周围人事所作出的反应。在组织行为学里有好多对人格特质进行描述的模型,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是大五模型(五维度人格模型)。在大五模型里用五个因素来考察人格特质: 外倾性(extroversion):外倾者者倾向于喜欢群居,善于社交和自我决断。内倾者则比较内向,胆小害羞,安静少语。 随和性(agreeableness):高随和性的人是合作的,热情原创 2012-10-14 23:57:43 · 9856 阅读 · 3 评论 -
管理中第一可怕之事(3)
假设说一个人是个项目经理或部门经理,并一下子扎到了一个执行力不好的环境中,那么这个人能干点什么或者说应该干点什么?大多时候中层的人并不能左右高层的性格乃至种种选择,所以如果真有让人绝望的事情,又没有忍耐的的能力那就只能换个地方。这很简单,并不值得多谈,我们主要要关注的是事情积极的一面,即如何扭转这种局面。为了有所改善,第一关键的事情是要足够真诚。工程师组成的团队中其实并不需要很多政治,大多时候,大原创 2012-07-30 07:23:02 · 4222 阅读 · 4 评论 -
管理中第一可怕之事(2)
在考虑如何解决执行力问题之前,很有必要考察一下执行力为什么会败坏。现实中很本质的东西往往会被繁杂的细节所掩盖,因此我们来抽象出一个虚拟的公司,来看看执行力出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我们假设有一个小公司刚刚建立,其中高层2人,中层3人,一般员工30人。我们假设在公司营业的第一天,执行力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如果执行力最终出了问题,变成说了不做的状态,那么要么主要是高层问题,要么主要是中层问题,要么主要是一般员原创 2012-07-23 06:57:39 · 8836 阅读 · 0 评论 -
管理中第一可怕之事(1)
如果让每个人选一个管理(包括项目管理和部门管理)中最可怕的事,答案想必不尽相同。有的人会老生常谈的选沟通不畅,有的人会选文化冲突,有的人会选资源不足等等。但就我个人感受,第一可怕的事是说了不做,流行点的词可能叫执行力。典型的场景是规则流程定义了一大堆,一到做的时候这些东西就都放在一边了。每个人都按自己的习惯来,各行其是。这很可怕,会导致无政府状态,做的人因为看不到改善而抱怨,管理者会因为看不到未来原创 2012-07-09 06:49:43 · 4372 阅读 · 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