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的配置

3.堆叠交换机配置

SW1:

#irf区域配置

[SW1]sysname SW1

[SW1]irf domain 10

#设置SW1成员1优先级为10

[SW1]irf member 1 priority 10

#关闭irf物理端口

[SW1]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50

[SW1-if-range]shutdown

[SW1-if-range]quit

#创建irf端口:irf-port 1/1 ( member号/逻辑口编号),然后加入irf物理端口

[SW1]irf-port 1/1

[SW1-irf-port1/1]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49

[SW1-irf-port1/1]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50

[SW1-irf-port1/1]quit

#开启irf下的物理端口,然后保存配置

[SW1]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1/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1/0/50

[SW1-if-range]undo shutdown

[SW1-if-range]quit

[SW1]save

#激活irf端口下的配置
[SW1]irf-port-configuration active

SW2:

#irf区域配置

[sw2]sysname SW2

[SW2]irf domain 10

#设置member成员编号(irf内两台设备成员编号不能一致)

[SW2]irf member 1 renumber 2
#重启

[SW2]quit
<SW2>reboot

#关闭irf物理端口

<SW2>sys

[SW2]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2/09 to Ten-GigabitEthernet 2/0/50
[SW2-if-range]shutdown
[SW2-if-range]quit

#创建irf端口irf-port 2/2 ( member号/逻辑口编号,逻辑口编号两台设备之间只能选1或者2,不能同时1或者同时2),然后加入irf物理端口

[SW2]irf-port 2/2
[SW2-irf-port2/2]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2/0/49
[SW2-irf-port2/2]port group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2/0/50

#开启irf物理端口,保存配置

[SW2]interface range Ten-GigabitEthernet 2/0/49 to Ten-GigabitEthernet 2/0/50
[SW2-if-range]undo shutdown

[SW2-if-range]quit

[SW2]save

#激活irf端口下的配置

[SW2]irf-port-configuration active

此时SW2会自动重启并加入irf,查看irf:

·     如果编号前带“*”,表示该设备是主设备

·     如果编号前带“+”,表示该设备是用户当前登录的、正在操作的设备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关于网络设备或服务器的堆叠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的问题。首先,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这些引用都是关于网络设备堆叠的,尤其是交换机堆叠配置。因此,我应该聚焦在交换机的堆叠配置上,而不是服务器堆叠,因为引用的信息中没有提到服务器的内容。 首先,我需要整理用户提供的引用信息。引用[1]提到清除堆叠配置和查看多主检测配置,引用[2]涉及将物理端口加入堆叠逻辑端口,引用[3]说明了堆叠ID的设置和直连双主检测功能的配置,引用[4]提到设置堆叠优先级和配置堆叠端口。这些都是交换机堆叠的关键步骤。 接下来,我应该按照配置步骤来组织回答,可能包括物理连接、逻辑配置、优先级设置、双主检测等。同时,注意事项部分需要涵盖兼容性、拓扑结构、备份、固件升级等常见问题,根据引用中的信息,比如双主检测的重要性。 需要确保术语准确,例如“堆叠ID”、“堆叠逻辑端口”、“双主检测”等,并正确引用对应的引用编号。可能还需要补充一些通用的注意事项,如固件版本一致、堆叠线缆选择等,但要注意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没有明确提到的内容是否需要加入。由于用户要求尽量真实可靠,应基于提供的引用信息,避免推测。 另外,用户可能混淆了服务器堆叠网络设备堆叠,但根据引用内容,应明确回答网络设备(交换机)的堆叠配置。如果有必要,可以简要说明服务器堆叠通常是不同的概念,比如集群或高可用性配置,但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没有相关信息,所以可能不需要深入。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时要围绕堆叠配置,可能涉及故障处理、检测机制、成员加入退出等,结合引用中的双主检测、优先级设置等内容来设计问题。</think>### 网络设备堆叠配置方法及注意事项 #### 一、网络设备堆叠配置方法(以交换机为例) 1. **物理端口配置** - 使用业务口(如千兆/万兆端口)作为堆叠物理端口,需将指定端口加入堆叠逻辑端口。例如: ```shell # 将交换机的GE0/0/1和GE0/0/2加入堆叠逻辑端口 stack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 enable stack port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2 enable ``` 此操作需在成员交换机上分别执行[^2][^4]。 2. **堆叠优先级设置** - 堆叠主设备的选举可通过优先级调整,优先级越高越可能成为主设备。例如: ```shell stack slot 0 priority 200 # 默认优先级为100,此处提升为200 ``` 3. **堆叠ID分配** - 每台成员交换机需分配唯一堆叠ID(如0、1),用于标识设备角色和端口归属。例如: ```shell stack slot 0 renumber 0 # 设置当前设备堆叠ID为0[^3] ``` 4. **双主检测配置** - 为防止堆叠分裂导致网络故障,需在直连端口启用双主检测功能。例如: ```shell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5 dual-active detect mode direct # 启用直连检测 ``` 需在堆叠系统的多个物理设备上同时配置。 --- #### 二、注意事项 1. **兼容性与拓扑选择** - 确保设备型号、固件版本兼容,且堆叠线缆类型(如光纤/SFP+)一致。环形拓扑比链形拓扑可靠性更高[^2]。 2. **配置备份与恢复** - 清除堆叠配置前需备份当前配置,使用命令: ```shell reset stack configuration # 清除堆叠配置[^1] ``` 重新加载配置时需避免参数冲突。 3. **双主检测必要性** - 未启用双主检测时,堆叠分裂可能导致IP地址冲突或数据环路,直连检测或代理检测可降低风险。 4. **固件与版本同步** - 主设备升级后,需同步更新成员设备固件,避免因版本差异导致功能异常。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