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Kernel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and Boosting Chain Algorithm(下称 文1),作者:Yan Wu and Yin-Fang Zhuang(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发表在2006年第3届ISNN(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上
基于级联式Boosting方法的人脸检测(下称 文2),作者:朱文球、罗三定(中南大学),发表在《计算机应用》2005年第25卷第9期
Boosting Chain Learning for Object Detection (下称 原文),作者:Rong Xiao, Long Zhu, Hong-Jiang Zhang(Microsoft Research Asia),发表在2003年第9届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上
原文摘要的截屏如下:
原文摘要与文1摘要都提到,采用一种线性优化策略来削除boosting学习中的冗余,并调整级联耦合中的阈值。
原文中的句子:Moreover, a linear optimization scheme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redundancy in boosting learning and threshold adjusting in cascade coupling.
文1 中的句子:Moreover a linear optimization scheme wa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redundancy in boosting learning and threshold adjusting in cascade coupling.
文1删除了一个逗号,然后将“is”换成了“was”,其他一个字符都没变。也许是写摘要的两个人心有灵犀吧。再看看内容。
原文中的削除特征冗余算法为:
文1中的算法为:
一字没变。“引用”的挺干脆的。文1在提出这个算法后就直接给出实验结果了,不知道这实验结果也是不是“引用”的?没仔细看。
再来看文2吧。先看一下原文关于boosting链的介绍:
文2由于是中文的:
这部分是全文翻译的。
原文的boosting链学习算法过程:
文2的学习过程:
又一次翻译。
原文的boosting链的示意图:
文2的示意图:
hoho,懒得说了,中国的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