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概述
NAT技术主要用于实现内部网络的主机访问外部网络。一方面NAT缓解了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NAT技术让外网无法直接与使用私有地址的内网进行通信,提升了内网的安全性。
NAT主要作用其实就是,将私有内网转换为可访问的外网网络;转换过程中,“内网到外网转换的是源IP地址,外网到内网转换的是目的IP地址”。
NAT的工作类型及原理
静态NAT的工作原理
每个内部网络需要访问外部网络的话,需要有对应的外部地址;当私有地址访问网络时,出口的设备经过NAT转换成对应的公有地址;相反公有地址经过NAT返回到内部网络时,也会被转换成为对应的私有地址。所以一个私有地址一 一对应一个公有地址,一 一映射的关系。
其配置命令:nat static global 地址 inside 地址
进入出接口开启静态功能:nat static enable
动态NAT的工作原理
由于静态NAT是一 一映射的关系,很浪费资源,所以动态NAT技术上运用了地址池的概念。当内部主机访问外部网络时临时分配一个地址池中未使用的地址,并将该地址标记为“In Use”。当该主机不再访问外部网络时回收分配的地址,重新标记为“Not Use”。
其配置命令:nat address—group 1 12.0.0.100 12.0.0.110(地址池范围)
acl number 2000:rule permit source 地址 、rule deny source 地址
进入出接口: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no-part(禁止端口转换)
traffic-filter outbound acl 2000
NAPT的工作原理
动态NAT还是没有解决地址占用的问题,还是需要一对一映射的关系来访问。NAPT依旧运用动态技术的地址池概念,将里面所选用的地址不仅进行IP的转换,也转换端口号。这样就提高了利用率,实现了1比n的映射关系。
其命令配置:nat address—group 1 12.0.0.100 12.0.0.110(地址池范围)
acl number 2000:rule permit source 地址 、rule deny source 地址
进入出接口: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part(允许端口转换)
traffic-filter outbound acl 2000
EASY IP的工作原理
EASY IP与NAPT相同点是,转换IP地址和传输层端口;不同的是EASY IP取消了地址池的概念。Easy IP适用于不具备固定公网IP地址的场景,可以直接使用获取到的动态地址进行转换。
其命令配置:acl number 3000:rule permit ip source 192.168.1.10 0.0.0.255
进入出接口:nat outbound 3000
NAT SERVER的工作原理
指定[公有地址:端口]与[私有地址:端口]的一对一映射关系,将内网服务器映射到公网,当私有网络中的服务器需要对公网提供服务时适用。外网主机访问[公有地址:端口]实现对内网服务器的访问。
NAT SERVER转换步骤:
STEP 1:查找NAT映射表,根据公有地址:端口信息查找对应的私有地址:端口,并进行IP数据报文目的地址、端口转换。
STEP 2:根据NAT映射表反向转换源IP、端口。
其命令配置:
进入出接口:nat server protocol tcp global current-interface 80 inside 12.0.0.10 80
实验操作
静态
动态
EASY IP
NAT SERVER